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大唐兴亡三百年(全集)》读后感 1100字

(2019-10-03 11:39:29) 读后感

《大唐兴亡三百年(全集)》读后感 1100字


#2019年已读书单#

四十五个小时的阅读,让我对唐朝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于大多数的朝代我只知道开国皇帝和几个著名的君主,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同样,对于唐朝我也知道唐高祖李渊,鉴于太宗皇帝在中国历史的伟大形象以及那独一无二的女皇武曌,还有缔造伟大盛世的唐玄宗,我对他们还能知道一些,其余我是一概不知。

在读书唐朝前半段的历史的时候,无论皇帝怎么昏庸、朝政如何混乱我都没有太多的感受,因为我知道有后面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兜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自打读到安史之乱以后,我那悲痛的心情无法言述,看到昏庸的皇帝会巴望他们赶紧死,看到励精图治的皇帝则希望他们能开创一番大事业,可历史就是历史,任何人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无论古今中外,凡是权力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都是很不靠谱的,不管这个权力是集中在一个人手上,还是集中在一个政治集团手上。而把百姓的福祉和国家的命运全部寄托在这个人(或从属于他的政治集团)身上,显然更不靠谱!r
   所幸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知道“法治”比“人治”要靠谱得多,已经知道一个普通公民的幸福是如何跟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息息相关的,更知道不能再把民众的福祉和国家的命运寄托在某个人(或某个政治集团)身上。但是,毋庸讳言,历史的惯性有时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国家要从几千年的人治社会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其道路通常要比人们预料得曲折,其过程似乎也要比人们想象的漫长得多。r
   也许,历史(最重要的是历史教训)就在这个时候具有了意义。

正如作者所言,把整个国家的命运托付在皇帝一人身上,这种制度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像太宗皇帝一样胸有大志,广纳谏言的明君又有几人,更何况,即使是太宗皇帝,晚年也会求仙问药,也会精力不足,也会犯常人都会有的错误,若不是去世的早,谁能保证不会犯下更严重的错误,像玄宗一样毁了一世英名。相比之下,现代社会抛弃了这种把全国命运系于一人之身的体制,取而代之的是人名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极大的进步。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其实也是人民大众的血泪史,读了唐朝的历史,我对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太平盛世,百姓要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还要上交各种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之时,百姓流离失所,遭受各种侵害,能保全性命已属不易,遑论温饱。

至此,我已经对秦,汉,唐,明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下一步可以尝试了解一下宋朝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