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读后感_1600字

(2019-08-06 07:29:55) 读后感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读后感1600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读资治通鉴宛如回溯了一遍中国自周至五代十国1500的历史,那些年少时候老师嘴里说了一遍又一遍的名字,通过一个个故事又再一次回到了脑海里,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冷冰冰的考点,而变成了一个或喜怒或哀乐的个体。

比如杀妻以求鲁穆公信任的吴起,早年为了实现自己“不当卿相,绝不回魏”的誓言连母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楚悼王收留吴起在楚国变法,楚悼王死后,当吴起被贵族围杀时他跑到楚悼王尸体后面躲避,虽然利用法律成功的在死后拉上贵族垫背,但也丝豪不顾楚悼王接纳他的情义。吴起的人生完美的说明了能力和道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并不是能力强大的人就更有道德,相反不用常规道德理解的非常人,也许在某些事情上更有力量。曹操评价吴起: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其实在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一方面太以为学历和道德相关,一方面又太以为舆论引导下的成大事者自始至终都是好人。

还有杨贵妃,文学上她与唐玄宗的感情轰轰烈烈,书写杨贵妃的作品格外多,因为一个公公喜欢上儿媳的乱伦故事,一代明君沉溺于美色的导致朝纲败坏故事,一个贵妃干儿子安禄山打着贵妃哥哥的名义反叛干爹李隆基的故事,怎么看怎么有爆点,但是实际上资治通鉴上关于杨贵妃的记述却并不太多,无非是说李隆基听说儿媳妇很美让她出家当了道士,又收回宫来好生疼爱,李隆基自己作死61岁沉迷于杨贵妃27岁的青春年华,却从来没有交代过杨贵妃在这个事情上有什么自主意识,等到要保全自己的时候唐玄宗让高力士将贵妃骗去佛堂缢死,你说这是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我压根是不信的,无非是貌美女人作为男性玩物的悲剧,哪有什么值得歌颂羡慕。站在儒家的角度杨玉环是祸水,站在人的角度这个女人过得悲哀。当乞求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时候,也许我们从未想过背后的代价。

还有历史上那些受到诟病的事迹,恶劣一点比如焚书坑儒,实际上是对国人思想的一次大清洗,也许在那个刚刚建立帝制的时代,这是最快的稳定政治的方法,这个事情抹杀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却也给了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打下了根基,不然你一张嘴我一张嘴,熙熙攘攘要吵到什么时候中国才有统一的意志,索性谁也别说话,这不是一个好事情,却总需要有一个人来做,只是秦恰好走了这一步。

有争议一点的比如隋炀帝多次南巡游玩和开凿京杭大运河,对于隋朝来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开凿运河不仅消耗了人力物力,这么大的工程量也让隋朝民怨沸腾,但是这个运河修好了却是福泽万世的好事。我们现在评价隋炀帝好大喜功、虚伪好色、阴险残忍,实际上无论是科举还是运河,对后世的影响都远超后来许多平庸的皇帝,隋朝是短暂的却又极其重要,可能因为《隋唐英雄传》等文学影视作品我对隋朝一直喜欢不起来,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我承认他们都是能在史书上撑起一个大章节的角色。

历史是我们过去多发生的故事,期间的片段、沉浮的英雄人物,与其说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不如说是我们整个民族选择了他们来为我们的集体记忆代言。

胡亥设计杀扶苏,项羽乌江自刎,晋代魏、魏吞吴,玄武门之变,甘露之变,伶人之祸,割让燕云……读资治通鉴,常常在上一章感慨这个人有多厉害,转眼却又看见他的子孙怂成狗,在这一秒替为这个人贴上好人的标签,下一秒看他权势滔天转眼翻脸,一代天骄晚年败坏晚节的事情屡见不鲜,隐忍不发后来却东山再起的人亦不在少数,于是知道人性是变化无常的,人命也是如此,我们偶尔想抓住自己的命运,却不知这一切都只是裹挟在时间洪流里的小小浪花。

知古方能观今,保持敬畏吧。

想起一首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看惯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