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_4500字

(2019-08-26 01:43:41) 读后感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4500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的问。


“那是外国的租借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借地里,谁又干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将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八个字”啊,如今也成为了许多学校的校训,成为一代代有志之士,莘莘学子求学奋进的座右铭。


但伟人之所有伟大,不在于喊出多么漂亮的口号。而在于坚定信念,不放弃不抛弃,一步一个脚印,化理想为现实。


青年时期



15-19岁: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进入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在这里度过了4年学习生活。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认真勤奋,成绩优异,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声望。


19-22岁:1917年,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寻求革命真理。


22-26岁:1920年11月11日,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在上海乘法国邮轮“波尔多”号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旅途。正是在法国,他开始走上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这里,他参加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15-19岁: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进入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在这里度过了4年学习生活。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认真勤奋,成绩优异,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声望。


19-22岁:1917年,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寻求革命真理。


22-26岁:1920年11月11日,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在上海乘法国邮轮“波尔多”号踏上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旅途。正是在法国,他开始走上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在这里,他参加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大革命时期



26-29岁:1924年,26岁的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国内。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在蓬勃兴起,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6-29岁:1924年,26岁的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国内。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在蓬勃兴起,他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反“围剿”战争时期



29-39岁: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转移到香港。他后来又返回上海,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开始从事长达4年的地下工作。


29-39岁: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转移到香港。他后来又返回上海,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开始从事长达4年的地下工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39-51岁:在八年抗战和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周恩来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39-51岁:在八年抗战和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期内,周恩来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新中国担任总理时期



51-68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与党内外联系广、朋友多、人缘好、威望高的领导人,周恩来组织各党派、民主人士创建人民政协。他亲自起草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51-68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与党内外联系广、朋友多、人缘好、威望高的领导人,周恩来组织各党派、民主人士创建人民政协。他亲自起草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文革时期


68-78岁:“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68-78岁:“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伟人谢幕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周总理。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离去,骨魂洒向祖国大地,身后没子女也没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曾评价的:“周恩来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极其沉痛地悼念敬爱的周总理。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离去,骨魂洒向祖国大地,身后没子女也没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曾评价的:“周恩来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


敬爱的周总理啊……


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


这盛世,如你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42年前的今天,


他匆匆离去了,


至今,


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


一谈国事就念总理。


他真的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八个字诠释了他的一生!


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


百万群众泪洒如雨。


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回。


其实他从未离开,


伟人虽逝 ,


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亲爱的周恩来总理


永垂不朽!


附录:周总理珍贵照片


▲在南开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五四运动时期的周恩来


▲1924年11月,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1935年10月,周恩来抵达陕北


▲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的周恩来


▲1938年初,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夫妇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治伤回到延安后,锻炼臂力时的情景


▲1946年11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一起


▲周恩来在转战陕北途中


▲1949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张治中在北平前门火车站


▲1949年9月17日,周恩来主持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毛泽东、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0年6月,周恩来、刘少奇在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


▲195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二十五周年(西花厅留影)


▲1952年8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解放军体育运动大会上


▲1954年7月,周恩来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中国外交全是周总理亲自运筹。


▲1955年4月,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恩来。他提出了构成国际秩序、一直沿用至今的外交准则。


▲1956年,周恩来在北京观看汉剧《柜中缘》后,接见演员


▲1957年1月,周恩来访问匈牙利


▲1958年7月,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农村视察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到机场迎接从莫斯科归来的周恩来


▲1960年,周恩来、宋庆龄、朱德、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0年11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


▲1961年,周恩来与庐山同大学生亲切交谈


▲1962年,周恩来、邓颖超同工作人员的孩子在西花厅合影


▲1962年6月,周恩来视察国营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


▲1963年5月,周恩来视察东海舰队


▲1971年的周恩来


▲1972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3年4月,周恩来在大寨村视察(总理真的老了)


▲周恩来与老百姓


▲1973年9月,周恩来在大同华严寺观看经书


▲周恩来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


▲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一直放心不下……


▲敬爱的周总理啊……


开国大典的时候飞机不够,您说飞两遍;现在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要多少有多少。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荣。这盛世,如你所愿吧,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十里长街送总理


人民心中的好总理,一路走好!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