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_1500字
(2019-09-04 21:26:10) 读后感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后感1500字
无意中发现此书,断断续续总算读完了。其间曾几度掉泪,书中有些内容实在是让人感同身受,情绪翻滚。
我和弟弟自小在农村长大,由家里的老人抚养。我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弟弟住在爷爷奶奶家里。父母背井离乡,去到很远的南方打工。
由于缺乏管束,我整天满山遍野地疯玩。转眼小学一年级结束,我的期末成绩惨不忍睹。母亲从外地打电话回来问我成绩,我心虚得很,假装去上厕所,躲在茅厕里不敢出去。
爷爷奶奶溺爱弟弟,对弟弟言听计从,把他培养成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弟弟平时上学,是奶奶背着去学校;五六岁的时候还不会拿筷子,因为吃饭都是奶奶喂。弟弟尚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不要说好好学习。
母亲是吃了没文化、没文凭的亏,初中便辍学去打工,从此尝尽了生活的艰辛。父亲性格古怪,脾气极差,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和母亲吵得天翻地覆。
从小到大,母亲经常对父亲说:“要不是为了这两个孩子,我早和你离婚了!”
这话听着很奇怪,又刺耳。
母亲自然是希望我和弟弟好好读书,不要走了她这条老路。看到我和弟弟这个样子,母亲心急如焚,于是从外地回来,把弟弟接到外婆家,要“管我们”。
那时我读二年级,母亲放弃了挣钱,回到了家。
母亲恨铁不成钢,为了提高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对我们十分苛刻严厉,让我和弟弟喘不过气来。我们几乎没有了玩耍的时间。
也许是心里苦,母亲的脾气十分暴躁。我和弟弟只要稍不顺母亲的心意,等待我们的便是斥责和拳打脚踢。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便会成为一场打骂的导火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担惊受怕。
那个时候总想,再忍一忍,长大就解脱了。然后把眼泪吞进肚子里。
这样的日子,我和弟弟过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我和弟弟成绩总算有所提高,我终于成为了母亲的骄傲,每次期末考试都能拿第一。于是我上五年级时,母亲再次外出打工。
可是长大之后,我真的解脱了吗?
那三年的时光,对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母亲在家的日子里,家于我而言,是一座牢笼,里面是黑暗和痛苦,幸福和快乐被狠狠地挡在了外面。在这座牢笼里,一切都开始扭曲生长。沉默寡言,内向,自卑,焦虑,强迫症,讨好型人格,没有主见,极度缺乏安全感……这些东西像毒蛇一样缠绕着我,毒液渗透进我全身的血液。
长大之后,我没能解脱。我活得很痛苦,很不快乐。
我常常羡慕别人。羡慕别人的自信,和他们身上的那种安全感。我羡慕别人可以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幸运的是,我在中学遇到了一些朋友。他们的积极乐观、自信开朗,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不知不觉间我在向好的方向改变,尽管我还是会经常地陷入无端的焦虑和痛苦之中,但和过去相比,毕竟是好多了。
去年二月份,母亲有一次给我发微信,说起这些事,跟我道歉。母亲说,当年她脾气暴躁,又望子成龙,经常打骂我和弟弟,没能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也没能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母亲说她很后悔,希望能够得到我和弟弟的原谅。
那一刻,我有些释然,心里多年筑起的高墙有所松动。我安慰母亲,说没事。可是我好想哭。
我能理解母亲的苦心,我也不恨她,她年过半百,还在为我和弟弟奔波劳碌,我有什么理由恨呢?
我只是,很不甘心。母亲是做错了,可她犯下的错,也许竟要我用一生去弥补。我常常想,如果非要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那么这一份“优秀”的学习成绩,我宁可不要。
可惜过去无法改变。我只能改变我自己。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作为深受原生家庭毒害的孩子,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再努力一点,尽量让那些伤痛,都随风而去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