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6 23:25:17) 读后感 -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1200字
“房市、股市、汇市”三杀,中国是否会步日本的后尘?
20世纪80年代日本还如日中天。1990年1月4日,也就是年初的第一个交易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全面走低。从这一天起,日本的股价开始一泻千里。
然而,地价和股价背道而驰,坚定了一些人“土地价格果然并非泡沫”的看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日本的国土面积总量匮乏,地价不可能下跌。直到1991年7月开始的1年间,地价下跌了14.7%,人们才意识到自己处于泡沫之中时,是无法意识到泡沫的存在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汇率。日元汇率在90年代中期达到约140的顶点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股、地价、日本的工资和实际汇率等多项经济指标全线崩溃,至今都没有恢复。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所著的《战后日本经济史》,从战后日本经济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的视角描述了,从1945年到2015年的70年里,日本经历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中既有从战后的一片焦土中迅速崛起的战后复兴时期,也有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的高速发展时期,更有走向辉煌顶峰的泡沫经济时期,以及之后看不到尽头的长期萧条时期。
野口悠纪雄在论述经济问题的同时,还回忆了自己作为儿童、学生、大藏省官员以及经济学家的很多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出日本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社会众生相。《战后日本经济史》通俗易懂,当然书名如果叫做“亲历记”可能比“经济史”更为贴切。
《战后日本经济史》反复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日本为什么能够快速崛起又为什么会在泡沫中闪崩?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已经不适应时代新的发展要求。野口悠纪雄称之为“国家总动员体制”,它是为了确保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建立起来的,将全国所有资源都用来为战争服务。二战中的经济政策,在战后几乎原封不动地被继承下来,成为战后日本的基础。它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干预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阅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心中一紧,曾经高速发展的日本和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真是太相似了。工业化迅速发展国产品牌逐渐壮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都市赶超欧美,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留学海外;随着国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又成了海龟,投机者成为亿万富翁认真工作者却买不起房,商人们满世界购买不动产和艺术品。日本民众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从赶英超美的心态过渡到厉害了我的日本国的心理优势。
中国的经济发展真的会步日本的后尘吗?我们从日本身上所能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野口悠纪雄的观点值得我们参考:不论提倡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都应该让社会重归“勤劳致富”的理性原则。
最后再多说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知识文化领域销售额的缩减程度要比GDP等经济活动的衰退更加严重。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认真地思考和检视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了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