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1300字

(2019-09-12 04:16:23)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300字

此情可待成追忆 断线风筝难追回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起初读《追风筝的人》感觉有点名不符其实,并不如评论中写的那般好,或许是因为长篇的缘故,读的有点耐不住;又或许是因为没有持续用力地读完,思绪不能随故事顺畅前行,但读到最后才发现,书中每个情节都不落俗套、处处都有点睛之笔,越到结尾越是发人深省,值得细细品味。

一、终生守护——“为你,千千万万遍”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和奴仆哈桑同吃一个女人的奶长大,他们从小玩在一起,一起放风筝,一起奔跑,一起玩耍。阿米尔给哈桑讲故事,哈桑虽目不识丁却是他最好的听众。哈桑则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哪怕让他吃泥土也毫无怨言,在每一次主人面临危险和伤害时,他总是抵御恐惧、挺身而出、拼尽全力保护,他甘愿为主人做牛做马、牺牲一切。一次,在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的时候,被几个恶棍混混堵在了巷子里,而当阿米尔赶过去发现哈桑正受欺负时,却因为懦弱不敢出头,任其被伤害得遍体鳞伤。

而当哈桑忍着痛苦、受着屈辱带回追到的风筝时,阿米尔却因心生愧疚不愿再看到他,为避免见面时的不快和尴尬,阿米尔想方设法要赶走哈桑。最终以偷盗的罪名强加于他,而哈桑也主动揽下了这莫须有的罪名,一切委屈与背叛照单全收。最后,因偷盗哈桑不得不随他父亲离开阿米尔家。试想,这是一种友谊和感情,为朋友舍生忘死、忍辱负重,即使遭受背叛也无怨无悔,因为“为你,千千万万遍。”

二、历经万难,遍体鳞伤也要救赎

因为躲避战乱,阿米尔同其父亲逃亡美国,在美国生活的十余载中,阿米尔时刻都在遭受良心道德的谴责,在得知哈桑同其妻子因誓死保卫主人房子不被塔利班占有而惨遭杀害,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也成了孤儿后,阿米尔不远万里从美国来到阿富汗,寻找索拉博。再当他得知哈桑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索拉博即是他的侄儿,而索拉博已被塔利班带走后,阿米尔更加坚定了要找回他侄儿的信念。

来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营地,阿米尔惊奇地发现带走索拉博的人即是他儿时的敌人、哈桑的无情伤害者,为了救出索拉博,完成救赎,他答应同敌人决斗,在索拉博弹弓的帮助下,他俩成功逃离魔爪,但身体却是伤痕累累、多处骨折、脾脏破裂。为了将索拉博带回美国抚养,阿米尔想尽办法、近乎乞求,终于完成了使命,实现了救赎。

三、苦心追逐,找回本真成其健全

在文章结尾处,阿米尔连续三个“我追”,完成了画龙点睛之笔。我们知道,他追的不仅仅是风筝,更多的是丢失的品格,是因为背叛而衍生出一系列失落的亲情、友情、正直、善良、诚实。只有追到了,才能填补上阿米尔人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追到了,才能成其为健全。

我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也有类似的欺骗与背叛,有的可能无关痛痒、造不成多大影响,而有的则可能对他人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让我们珍惜身边人,尤其是你真正关心关爱的人,以良知考量,用良心做事。因为有的时候,一步即成天涯,跨出去很容易,但想跨回来却要费尽千辛万苦。

断了的风筝,即使追回来了,那也是断了;即使缝补上了,那也有不可磨灭的创伤。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