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流浪地球》读后感_1000字

(2019-08-20 10:52:39) 读后感

《流浪地球》读后感1000字

借着电影上映的热度,又重读了大刘的流浪地球。最早接触大刘的作品还在读高中,一部三体读下来月考成绩下滑的一塌糊涂,因为完全没有了念书做题的心思,一心埋在了刘电工的硬科幻世界无法自拔,后来更是读完一本又一本,刷了一遍又一遍,很快榨干了大刘所有的作品。当时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么牛啤的书为什么周围没人读,我一定要把它安利出去!作为电工铁杆粉,自觉走上了硬科幻自来水的不归路。然而小众就是小众,硬推是推不出去的,尤其在十八线小县城,身边同好少之又少,和贴吧老哥们度过了短暂的快乐交流时光之后也忙于了学业。后来再听说大刘的最新动态已经是雨果奖的电视报道,那时候竟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怪诞快感。
对于作品本身,再读流浪地球时才惊觉原著竟然只有这么短。就像在三体一部小说里塞下无数单独拎出来就能再成一部书的奇思妙想,流浪地球也在短短的篇幅里塞满了创意,环境的破坏,家庭观念的颠覆,还有最为核心和充满刘慈欣特色科幻主义的,就像其他电工出品中那样,对社会、对人类群体在危难下的反应做出的推断—集体总是盲目的,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流浪地球里一系列的推理想象由于有限的篇幅留下了很大回味的空间。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书中联合政府最后的成员的绝笔也出现在了电影中,这句话可以说是大刘很多作品的核心,三体中的人类社会是盲目的,吞噬地球中被圈养的人类也是,电工的作品对这种社会集体的盲从常有批判。
题外话,流浪地球电影改动很大,在我这样的原教旨主义粉丝看来电影仅仅采用了流浪地球这一设定而已,大刘最为核心的思考和批判毫无涉足,一些重要的设定也没有来得及交待,加之电影在经历了豆瓣风波似乎招来很多黑,从电影一路攻击到原著,作为多年粉丝差点走上了极端派的邪路也陷入口水之争中,后来差评看得多了也就释然了,毕竟开口发声的人只是少数,票房记录的屡屡打破,以及这一数字所代表的沉默的大多数的选择,说明这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虽然它确实有很多不足。小破球如今也背上了中国科幻启航之作的名号。作为原著粉丝,我希望它能拍的更好,作为普通影迷,我也对它有足够的包容,跌跌撞撞的三体电影多年来没了声音,是流浪地球的成功让国内影迷们对中国科幻有了从无到有的期待这已经足够了。
最后,希望大刘的作品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文影两开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