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声告白》读后感_800字
(2019-08-24 10:46:39) 读后感 -
《无声告白》读后感800字
这又是一本关于原生家庭的书。
《圆桌派》第一季第三集以母女为话题展开探讨时曾提及过这样一个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西方人信上帝,认为孩子是上帝托白鹳衔来交由父母暂时代管十几年的生命,所以等到成人后孩子们普遍会选择脱离原生家庭追求独立,新组建的家庭与原生家庭之间相互独立牵绊不深。而在中国,向来有“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的说法,父母常常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既然是所有物,自己的东西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于是便有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暴力式传统教育观。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天秤,如果一方加码过重,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暴力式教育的后果往往是在两败俱伤的基础上继续崩塌——若孩子的那一头较弱,更受伤害的就是孩子;若父母的那一头较弱,更受伤害的就是父母。于是在今天,巨婴、啃老、自卑、孤僻、社交障碍……越来越多阴郁的形容词成为形容年轻人的高频词,越来越多的社会新闻变成自杀、抑郁、报复社会、杀父弑母……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中国人常说:“爱之深,责之切。”父母将全部的意志投射在孩子身上,有时是期待有时是失望,这究竟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什么影响?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16年就买了这本书,尝试阅读数次都没读下去,那时跟父母关系最为紧张,只看了开头几页便烦躁地看不下去。如今与父母的关系虽也紧张,却缓和了许多,也开始乐于研究原生家庭对性格造成的影响,这一次便一口气读完了。原以为读完会特别震撼,可是并没有。不是因为小说写的不好,而是因为书中描写的感觉太真实,那种恨与爱的交织,那种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的厌恶,那种孤独又拼命渴求自由,渴望将自己的人生紧紧地只抓在自己手里的感觉,仿佛就是在写我自己。
我喜欢小说最后的结局,莉迪亚放过了自己,所有人最后都放过了自己,我胸口一直氤氲着的一口浊气也消散不见了。
我也喜欢这本书原版的名字——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