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1200字
(2019-09-13 17:09:08)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1200字
总算看完了,写的确实好,看的完全停不下来。光看长长参考文献的目录,就知道明月同志著书的不易,为了了解当年袁崇焕宁远之战,还特地跑到辽宁兴城市实地考察古城墙r……,所有的一切作者都只是尽量让本书接近真实的历史,如果严肃一点的话,完全可称为史书,而非小说,当然严肃了就不好看了。有说明朝亡于党争的,有说亡于魏忠贤等贪官的,其实最大责任者应该非皇帝莫属,真所谓奇葩皇帝朝朝有,只是明朝特别多。罪魁祸首绝对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万历初期因皇帝年幼,实际主持工作的是张居正,才成就了“万历中兴”,到万历后期却是连续28年不上朝,不工作,任由外面大臣斗的你死我活的。要知道他爷爷嘉靖皇帝虽然也长期不上朝,专注于练丹、养生等业余爱好,但是外面的大事还是自己一手抓的,世界还算太平。到了万历孙子朱由校却索性什么都不管了,自己搞搞小发明、小创造,大小事务任由魏忠贤胡作非为。要说明朝这批官员都蛮可爱的,也很忠心,领导几十年不求上进了都没有人出来想取而代之,就连不可一世的魏公公对皇帝也是很尊重的,只不过是早几百年相应邓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而已,当然主要是自己先富起来,像于谦、海端等坚决不让自己先富的人毕竟不多,不像现在的贪官动不动就去美国去搞房地产,只要在围墙里面的迟早是国家的。尽管由于太过民主,经常有吃饱撑得还视死如归的小小言官出来骂骂人,骂骂皇帝大人,日子也能过的下去,当然要是没有满清这个外敌,西北不闹饥荒的话。以前的印象末代皇帝崇祯是个昏君,实际上半信半疑就做了皇帝的他比老哥朱由校,老爸朱常洛,爷爷万历朱翊钧任何一个先皇都拎的要清,也很努力工作,又除奸又治党的,手下也不缺带兵打仗的人,有令清八旗军也闻风丧胆而所向披靡的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有洪承畴的洪兵、孙传庭的秦兵都是数一数二的特种部队,虽然数量不多,质量却是相当的有保障的。无奈这个滩子实在太烂,加上流年不利,西北持续五六年旱灾,尽管崇祯的私房钱都补贴国用,自己也只穿穿打补丁的旧衣服,到头来当兵的工资还是无法保障。最后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还是回天乏术,最终只有落的亲自上景山转世投胎的命。好人也好,坏人也罢,时至今日对于我们老百姓只不过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好人就政府部门而言永远都是可利用的对象。多年前去千岛湖旅游时就走马观花般的参观过海端祠,尽管海端大人当年将淳安搞的官不聊生,现在也算为千岛湖旅游部门作点补偿吧。可能是杭州的景点实在太多,河坊街附近的于谦故居(当然是杭州市人民政府帮他老人家重建的)虽然身处寸土寸金之地却始终不冷不热,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好好的参观一下。二百多年的大明其实对现代的影响也相当之大,四大名著中的三部,都出自明朝,李自珍、郑和、唐伯虎、徐霞客等名人辈出。书画、瓷器、家具特别是明朝的家具可以说是中式家具的巅峰之作,就连互联网+的现代都是望尘莫及,件件都是各位藏家趋之若鹜之物,更是各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然有的话。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