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百年孤独》读后感_1500字

(2019-08-14 23:23:57) 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

早在初中的时候就知晓《百年孤独》是一本经典,很想读来,今日终于如愿了,我也曾为书中分不清的人而抓狂,也曾为读不懂而头疼,但我不曾放弃,总感觉有种力量吸引着我一探究竟,所以咯,对于枯燥无味也持以甘之如饴的态度,久而久之,我觉得我摸到了百年孤独的中心线,犹如医生摸到了病人的脉搏,感谢冬日的暖阳和舒服的床让我能够很轻松的读完了这本书。

读到最后我觉得破译羊皮卷是引导孤独的暗中力量,就像他们重复命名,布恩迪亚家族的世世辈辈都沿用上辈的名字,始终无法拜托孤独的宿命,直到第七代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才给孩子换了名字。这六代人彼此孤独的形式不一样,但孤独的本质却是相似的,他们都在最后一刻陷入孤独,回归自我,仿佛我能听到一种声音:生而为人,我很孤独。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孤独的良药,都在追寻中毁于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勇敢的人,也就是他创立了演绎这个精彩世界的马孔多,但也未能逃脱孤独的命运,他渴求智慧与文明,渴望突破而创新,渴望理解与被理解,终究被孤独吞噬。

乌尔苏拉是孤独的见证人,当乌尔苏拉终于死去,家族毁灭终于开始了,一切将在不久灰飞烟灭,她的死浸着百年孤独,我只知道她死的很凄凉,所有的一切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透心骨的悲凉,我感叹这么一个好人的离开,更感叹布恩迪亚家族的衰败!她是那么的坚强,用生命在支撑整个家族,用生命去延续曾经创下的辉煌,但是直到自己的激情燃烧透也未能如愿。

我以孤独的反思者看待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他用醉心权力,寻求孤独的良药,然而,在他个人权力达到了一种无人企及的境地时,他的内心却逐渐被孤独所笼罩,权力越大孤独越是侵入骨髓撕咬着他。我记得我在读这一段的时候很投入,用餐间都会出神,我把他的孤独称为伟大,他会反省自己,他对自己的扪心叩问以及执着的坚持都是莫大的进步,他甘于忍受孤独也不要一错再错,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与政府签订协定,更是与孤独签订的生死契约。

我以东方传统伦理的视角来它时,觉得匪夷所思,好不合常理,对于近亲相爱恕小女子不敢苟同哇!只只当是接受新事物吧!其实我很羡慕西方人们那种敢爱敢恨,在这部巨著中真的有令我感动的“爱情”,就如梅梅和工匠,就如奥雷里亚诺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但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爷爷眼里,他觉得他们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正是他们孤独的原因。他可能是在说,只有爱能化解孤独,而布恩迪亚家族未能找到真爱,所以终其孤独一生吧!加西亚爷爷这是对孤独的参透,对爱的真正破译,所以他能够站在最高处把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看饱。

“一百多年的重复,反复地重复,当马孔多在飓风中消失后,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这是最后一段话,读完整部书我觉得它没有偏离哲学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何止一个拉丁美洲如此七代家族兴衰,央央中华五千年文明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布恩迪亚家族随着羊皮卷永久消失不再重复,之后也许又会出现别的家族,但是布恩迪亚家族永远不会出现,天呐,我竟然自己领悟到了,刚刚看最后一段时还觉得矛盾,现在看来觉得属于不同深度,其实并不矛盾。奇怪,写文章之前我还很沉重,觉得书中孤独字眼少见,但实则处处透露孤独。现在来看觉得挺圆满,因为喜怒哀乐都有了,没有人不告而终,都有了归宿,虽称为孤独,但是也是每个人心甘情愿向往的地方啊!难道不是么?  读的懂得应该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并不只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应该看到结局的圆满而不是个个抑郁而终。其实读不懂的才真是百年孤独!

有时间还会再拜读的写于2019 /1/29 1:40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