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读后感_900字
(2019-08-15 03:57:36) 读后感 -
《局外人》读后感900字
很久以前,当我试图用一句话概括《局外人》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句非常吊诡的话:“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一个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应当被判死刑。”我只是想说书里的英雄之所以被治罪是因为他不遵循社会的潜规则。就此意而言,他是他社会中的局外人,在生活边缘徘徊,孤独而感性。
正是如此,一些读者会误认为默尔索是个反面典型。但若想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性格,亦或是更接近于作者本想塑造那个性格,你必须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墨尔索不遵循社会的潜规则?答案很简单:他拒绝编谎(他拒绝粉饰,他拒绝妥协,他拒绝周旋,他拒绝无故的解释)。
编谎不仅限于主动说假话,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扯谎是在主动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这使得一件事情远远超过了它的本来面目,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做这样的事,纯粹只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一些。但是默尔索跟我们不同,他并不在意方不方便。是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拒绝掩饰自己的感受,这种不加掩饰的真实,让我们这个社会感到害怕。在书中,他被问到这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是否后悔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他回答说相比后悔,他更觉得烦。就这也成为他被问罪的理由。
对我来说,默尔索不是一个反面典型,他只是一个可怜人,一个赤裸裸的人,一个喜欢不带任何阴影的太阳的人。他并不是一个麻木的人,他的内心被一种坚决而深刻的情感所驱使,他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真实(『绝对(absolute)』与『真理 (truth)』)。这种真实并非负面,它是一种存在于我们生活和感知中的真理,如果没有对这种真理的追求,人类就不可能战胜自我,更不可能战胜世界。
所以读者这么理解《局外人》就不会跟我想得差太远,这是一个没有英雄主义,为了绝对真实而情愿去死的人的故事。我以前说过,现在再矛盾的说一次,我试图将我笔下的人物塑造成我们社会里应该出现的“救世主”。在解释了这些之后,我相信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我没有任何亵渎的意思,只是稍带一点讽刺,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对他所创造的人物可以有的一种权利吧。
加缪 1955年1月8日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