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000字

(2019-08-04 19:44:20) 读后感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000字

#读书 《芳华》 严歌苓著。趁着电影上映前抢先读一下,看看电影对小说做了哪些改编。全书以作者“我”的第一人称开展叙述,讲述了成都一个文工团里年青人的生活和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发生在70年代中后期,部分主角的故事时间跨度更长,从50年代末到2015年。细腻的感情叙述就不多说了,从一个很少看小说的人的角度来谈谈感想。

1,命运。书中几个主人公的命运都比较坎坷,何小曼因为反右而失去父亲,因为战争失去了丈夫,刘峰因为战争失去手臂,一度与妓女共同生活,挣扎在社会底层。还有更多的退伍军人生活非常悲惨,这也是反击战的一个遗留问题。

2,婚姻。书中主人公没有一个有美满的婚姻。刘峰的第一任老婆跑了,后来曾经一度和妓女生活在一起。何小曼的老公死在中越战场。作者“我”也离了婚。郝淑雯嫁给了“二流子”,守着别墅吃方便面,老公在外包小三。林丁丁经历两次婚姻,最后仍然孤身一人。我想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某种必然?或者说美满的婚姻本身就缺乏矛盾冲突,不适合放在小说里?

3,背叛。感觉作者要传达的背叛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刘峰因为触摸事件而被全团人批判,作者认为团里的人背叛了刘峰,但是我觉得人在集体中往往身不由己,而且刘峰的确是犯了错误,这应该算不上背叛。第二层是在书结尾处,刘峰的追悼会上,刘峰的女儿刘倩在讲述姓徐的小兵牺牲时的表现,仿佛那场战争与自己无关,这个行为我猜作者觉得是背叛。就像昨天纪念南京大屠杀一样,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尤其还是自己父亲的伤痛历史。

4,痕迹。书中有很多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比如刘峰的大茶缸,比如聊天时提到的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都是曾经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可以看出作者要么是有真实的生活经历,要么就是采访了有真实经历的人。所以我挺好奇,书里的这些故事都是基于真实事件吗?还是几个人的故事被拼接到了其中一个人的身上。就像何小曼被夸大的英雄事迹一样,曾经《血染的风采》也引起过争议和质疑。

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显得实在太渺小,风云变幻的年代造就了无数英雄,但是还有更多的普通人被动地卷入了洪流,最终驶向了自己所无法预知的终点,历史可能不会记得他们的伤痛和泪水,但是他们的确在这个世上活过,或者说挣扎过……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