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1300字

(2019-08-27 09:01:14) 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1300字

早在很久之前就听老师们提过这本书,说这本书很精彩,不只是内容精彩,还有杨先生他们夫妻二人的处世态度,自己在“文革”时期他们是如何过来的。

接触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才刚刚读完。一直以来,我评价一本好书的论据之一就是他能不能让我真正的融入进去,融入到那个故事里,跟作者一样悲,一样喜。这本书,读的过程中,让我悲,让我喜,让我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开心,一起快乐。

我们仨是杨先生92岁高龄是写的,93岁便出版了。开头便是写了钱钟书先生被接到一个客栈,不得回家,写了一部分之后,钱瑷也因年轻时期落下的病根而住院。那段时期,杨先生每天白天去陪丈夫,晚上因为压力过大经常梦见钱瑷。可以说作者把这一部分写的很棒(讲真,第一遍看的时候确实没看懂)感觉就是在写一个梦。杨先生把人人都会经历的死写的不是特别悲伤,她把这个过程进行了美化,可能也是不想为了在回忆起当时的那段过程,女儿,丈夫相继去世。

紧接着,杨先生便开始写从她与钱钟书先生结婚之后的事情。出国读书,留学,然后有了钱瑷,两个人的世界变成了三个人温馨的小窝。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钱瑷很聪明,她过目不忘,用杨先生的话来说,“她的神态,姿势像极了锺书”。书里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是怀孕时。钱钟书先生跟杨先生说的:“我不要男孩,我希望是个女孩,像你”等等,书中的言语极尽的表现出钱钟书先生对杨先生的爱,从结婚一直到老,生病,不生病都一直不离不弃,没有怨言。即使身处“文革”,却也按部就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处事原则,待人接物,不会为了别人的看法去改变自己,将就自己,这种态度不只是在当时,在现在的社会也是人们所欠缺的。

在钱钟书先生去城区工作的时候,他嘱咐钱瑷照顾杨先生,而不是杨先生照顾钱瑷。钱瑷在自己所能的时间里一直陪伴着妈妈,成为了她的坚强依靠。杨先生在书里也说,“我自己的时候,就很害怕,圆圆陪着我,仿佛就什么都不怕了”尤其是在开头的时候,钱瑷陪着杨先生去看钱钟书先生。钱瑷自始至终都跟杨先生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

杨绛先生独自面对了女儿,丈夫的相继去世,她并没有崩溃,反而是更乐观的面对生活,甚至还写了《我们仨》这本书,来追忆。不崩溃不能说明她对父女俩的感情不深,只是说她能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活着,继续做研究,做学问。

讲真,我确实羡慕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两个人的爱情,但更欢喜的是一家三个人一起成长,一起共渡难关。三人其乐融融,钱先生没有因为钱瑷的出生就忽略了杨先生,反而是跟以前一样对她宠爱,对她疼爱如初。杨先生生完钱瑷,在住院,钱钟书先生不小心把家里的事情搞坏了,杨先生的一句“没关系,我会休”“没关系,我会洗”等等,便能安抚钱钟书先生的那颗内疚的心。此外,其夫妇二人的读书精神,以“书”为本,时时刻刻不放弃读书的精神也更应该值得学习。

总而言之,这本书很好,不只是单纯的文字,文采,重要的还有这本书教会的很多知识,许多精神等等。孩子,青年人,青少年都建议阅读。(我的文笔不好,望大家见谅[爱心])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