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白说》读后感_1600字

(2019-09-08 00:16:11) 读后感

《白说》读后感1600字

为书中很多精彩文字打call: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人类就是一种喜欢透过感性的方式来获取理性的动物”。
“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教育很重要。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法律也很重要。法律不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线。法律不能让你变成好人,但是它要求你杜绝坏的行为。此外还有环境。如果一个社会环境充满善意和安宁,人们和谐相处,人性中的善就会更多地被激活”。
“人生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到了某一个年龄,或者当你爱到极致,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更关注的是“我能为你做什么”。这不是虚伪,不是迎合,而是内心深处对爱的需求。拥有超越物质层面的需求,才是爱的开始。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如此开始”。
“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
“一切美好有序的东西,都曾在最混乱的时期生长。对爱的渴求,对信仰的渴求,对蓝色天空和新鲜空气的渴求,终究有一天会让我们觉醒:为自己花钱不那么幸福,为别人花钱才幸福;别人帮我不一定幸福,我帮别人才是幸福;感谢帮助你的人,更要感谢接受你帮助的人-正是他让你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你的存在”。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环境。如果环境激活了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每个人都形成自我约束,展现出更多的道德感,集合在一起就是正能量。反之,就会乱象丛生。我们不要去谴责“恶”,要去反思催生“恶”的土壤,堵住激活“恶”的制度漏洞。”
“低层次的公平注定会被打破。物质上越匮乏,情感上越互助,人与人彼此支撑驰援的本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线,不能突破它。”
“互联网启蒙了中国人的民主意识:你可以不同意别人说话的内容,但要维护别人说话的权利。你要习惯与刺耳的声音共处,与糟糕的评论共处,与谎言共处—真理的价值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荒谬同在”。
“哪怕我们失去家园或远离故土,依然会在艺术家的作品里知道,这就是中国。再不好好重视文化,我们将来拿什么回忆,拿什么找到家?”
“国家的软实力,体现在一个又一个细节上,有价值的输出、理性的情怀,也有制度的人性化,民众的素养。也许中国的GDP二十年内能够成为世界第一,但要做到这些细节,起码还得五十年”。
“现实也许还有很多的无奈与失望,能支撑我们前行的依然是明天。说的时候,总觉得那更好的未来能靠我们更近一些”。
《白说》比《看见》更为理性,内容更为丰盈。这是一碗充满哲学味的“鸡汤”,三观端正,内有乾坤,一次次激起内心的共鸣。唯有博览群书、阅历丰富、信仰坚定才能不同于网上那些“只谈方向、不提供方法”的“鸡汤文”,撑起这一篇篇“丰满”的文字。书中对于《道德经》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遗憾没能在更早的年华读到。白老师的职业造就了今天的他,世界也许并不那么美好,如今中国有的问题,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即便白老师这般身经百战,也只能凭其微薄之力,偶尔阻止这个世界变得更坏。但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遵守法纪,遵循规则,理性自主,成为更好的自己,终有一天祖国会越变越好。
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 Mark给同样30岁 的自己。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