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灿烂千阳》读后感_1300字
(2019-08-09 06:40:08) 读后感 -
《灿烂千阳》读后感1300字
结束这本书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
玛丽雅姆
通过一本书我能想象玛丽雅姆和莱拉的一生,我尝试着感受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我也仅能感受到她们部分的欢乐和痛苦。我无法想象去亲身经历玛丽雅姆从那个泥屋度过的十五年;当她去找扎里勒被拒之门外然后被粗鲁地抬进车内;当看到娜娜双脚无力的垂在空气里;当她初次面对拉希德,却要成为这个满口黄牙,面容粗犷的陌生人的妻子;当她一次又一次的流产;当她被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当她无数次的忍耐,向命运低头、妥协,苟且的活着的时候……每当她的命运发生重大改变,都伴随着巨大厄运降临。每一次我都心如刀绞。当她满脸伤痕,带着未干的血液用力挥动铁锹,挥向拉希德的头部的时候。我为她感到巨大的解脱。我听见耳边有一种声音在扩散,那种巨大的力量像是山洪过境,海啸呼啸而过。摧毁所有苦难的日子。在此之前的种种过往都将被解放。
她走进监狱,跪着温暖的回忆与莱拉、阿兹莎之间的一切,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解脱。胡赛尼终于肯放过这个女人了。将她创造出来,然后亲手把她拆的支离破碎。她那残破的身躯在风中一点一点的凋零,幻化成烟雾飘散不见。在那座背后是血色残阳的山的上空,我仿佛看到她的眼眸温柔如水,注视着重获新生的呵布尔,还有莱拉带来的新的抚恤院。
莱拉
初见莱拉的时候,你会误以为她是误入人间的天使。胡赛尼也是这样想的吧。她原本就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如果没有这场战争,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就不会参加圣战,就不会有人突然来访,带着他们死去的消息;那么他的母亲就不会恨他的父亲,埋怨他决定把两个孩子送上战场;她的母亲不会整日郁郁寡欢,他的父亲不会沉默,她的家庭也不会死气沉沉;她也不用独自一人去上学和放学,压着心中所有的恐惧;也不会有人欺负她,把尿液喷到她的头上;她不会和塔里克分别;她的父母也不会被炸飞;她也不会进入拉希德的生活,忍受着与他同床共枕的日子;更不用为了阿兹莎而苟且的活着,和玛丽雅姆一样忍辱负重。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
玛丽雅姆可能仅仅只是个哈拉米,只去承受身为一个哈拉米的屈辱。莱拉会和她的两位哥哥一起长大,她的母亲善良而热情,她的父亲博学多识且温柔和蔼,她一定会很幸福。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
那些一切叫嚣着为了名族大义,为了所谓的解放而忽略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政权或组织终究会消散在炮火之中。今天没有人消灭他们,但那也是迟早的事。不得民心,不得天下;不顺民意,不得国立。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都不应该置他人的生命如草芥。而战争带来的正是打破这一切的东西。无数个像玛丽雅姆、莱拉这样的故事在发生,许多阿富汗人的一生中穿插了太多的生死离别。那些亲身经历战争的人深知生命多么脆弱和需要保护。
比起终日惶恐不安,胆颤心惊,死是一种解脱。但是每个人都愿意尊重自己的生命,似乎深知生命到来的不易。能活着就是一种意义,一种存在的意义。幸运的人能在一生中迎见新生,次幸运的人是安静的死去,再次幸运的人会在所有人死去之前死去。
而我们,是最幸运的人。
2017.11.14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