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1000字

(2019-09-02 15:12:22) 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000字

第六章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

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并非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自动不看、不听、不说、不动,这必须是你的心在起作用。你心的视、听、言、动通过你的眼、耳、口、四肢来实现。如果你的心不存在,就没有你的耳目口鼻。

理解:

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使你视、听、言、动的“性”,有了这个它,才有了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性的生生之理,显现在眼时便能看,显现在耳时便能听,显现在口时便能说,显现在四肢便能动,这些都是天理在起作用。因为天理主宰着人的身体,所以又叫心。

二、人生在世,不可拘泥于常规。

“论语上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出于私利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义’,就是良知,时适宜的意思。明白了良知时主宰,才不会拘泥固执。

三、用心与逐物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问:“什么才算用心呢?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用心呢?”

王阳明反问:“迷恋美色就一心在女人身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一心在财物上用功夫,这能算是用心吗?”

陆澄吃了一惊问:“那算什么?”

王阳明回答:“这叫逐物,人应该追求天理,天理在我心,说白了,还时追求良知的光明。”

什么是“逐物”?

第一个比方:良知就是一位国君,他只需要端坐拱手,六卿各司其职,天下一定大治。而良知统领五官,也须如此。眼睛要看时,心就去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去追求美声。这就如同君主要挑选官员,就亲自到吏部;要调遣军队,就亲自去军营一样。这样不仅君王的身份荡然无存,六卿也不能尽职尽责。

第二个比方:一只小狗被主人耍得团团转。原因是,主人向远方扔东西,小狗只盯着东西,主人扔什么,扔多远,它虽然能叼回来,可累个半死。按王阳明的意思,小狗最应该盯着的是主人,即良知,而不是那些东西,即外物。

四、心即理。

1,在理学语境里,心分为性和情两种,“情”主要指的是七情六欲,情欲时表现出来的,是外在的;而理学家则主张“静”,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庄重的仪态,注意体统。

2,谁不喜欢自己的亲生儿子,易牙却把他宰了;谁愿意自愿地做太监,竖刁却把自己阉了;谁不喜欢和家人在一起,齐开方却三十多年不回家;他们违反了天理人心,所以他们都不是真的为您好。这三人表现出的一脸忠贞并不是真心的,只是一种手段,不是道理,心与理不合。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