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原》读后感_2300字
(2019-09-27 07:24:15) 读后感 -
《白鹿原》读后感2300字
民族秘史《白鹿原》
《白鹿原》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一部家族史小说,它也完全有资格在文学史上树起自己的丰碑。这是莫言对《白鹿原》的评语。
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要敢于书写善与恶,美与丑之间更广阔的灰色地带,善于挖掘真与假之间的\实\所占据的空间,陈忠实做到了。
《白鹿原》惊人的真实感,厚重的历史感,寻根民族性,记录地域史,通过二个家族,几代恩仇再现了中华大地上可能最不堪回首的大半个世纪中,世事沧桑的悲情画卷。
十几年前我匆忙地读过这本书,只是觉得读完心里很压抑,也未曾深思,这次再读这本小说却有了震撼的感觉,也许是年纪和阅历让我有了进步,读完本书我想到了《红楼梦》,想到了红学研究,也许陈忠实的内心有许多问题,一部分有答案,另一部分也许没有答案,透过这本书他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思悟,六年只写一部书,可谓呕心呖血,一部民族史诗,打破了黑格尔所谓\中国没有史诗\的论断。
从晚清到文革,从二个家庭到东西方二大文明,时空跨度不可谓不大,苦难和争斗成为最基本的底色,三教九流,每一个个体都是悲剧,原因何在,也许这就是作者书写《白鹿原》的原动力,这就是《白鹿原》要回答的问题。
白鹿原上的白嘉轩,一个半地主半农民的族长,最引为自豪的是娶了七房太太,此事隐喻的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六次大劫难,女人是地,男人是犁,作者把希望寄托在第七位太太身上,于是仙草来了,作者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肯定和厚望化身为仙草支撑着白嘉轩的世界,和仙草同来的罂粟种子象征了西方文明的殖民文化,白嘉轩主动地接受并开始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对金钱的欲望战胜了农耕文明的修身理念,白嘉轩得意地发家致富,扩建房院,他回答邻人时心虚地说的药材,罂粟,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他精心设计换得了鹿家的风水宝地,他也做了许多好事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为了白鹿村主谋鸡毛传帖等等。
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耕文明的冲击在白嘉轩的个人和家族乃至中华民族抛起了滔天巨浪,成也罂粟,败也罂粟,这八个字可概括白嘉轩的一生,白嘉轩用罂粟发家成为白鹿原的榜样,他也许没想过他精心制造的鸦片会让多少人倾家荡产,耗尽生命,他更没想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继承人白孝文却因为罂粟而沉沦堕落,孝文先被他父亲的对手鹿子霖设计而沉迷于女色,又被父亲I种植的罂栗引入万劫不复之地,他发现了孝文的堕落并没有给孝文以帮助,也未曾反思自己的错误,正如中华民族带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文化中的缺陷而匆忙前行。却不曾反思和改进,终于被西方文明超越并碾压。他的腰被黑娃打折了,他为什么再也直不起腰了,因为他生产鸦片,因为他问心有愧,为什么是黑娃打的,因为黑娃抽鸦片是堕落,而白嘉轩造鸦片岂不是更堕落,白孝文从未原谅他的父亲,于是他学会了虚伪,当黑娃被推上断头台,白嘉轩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在愤怒中知道自己瞎了眼,他看错了孝文。白鹿原的悲剧也是从罂粟开始,罂粟在渭河平原越种越多,最后失去控制,无法禁止,终于在某个干旱灾年导致了饿死几百万人的大灾难,又因为死亡人员太多而不能及时掩埋消毒造成了瘟疫流行,最后大家指责白嘉轩不肯修庙是不顾活人的死活,隐喻的是白嘉轩种罂粟才是灾难的根源,白嘉轩修塔隐喻了人性中的丑恶,只指责别人的错误,不肯反思自己的失误。
对金钱的欲望战胜了理智,对农耕文化半知半觉的民众输给了殖民文化,是因为历尽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吗,作者用旷世奇才朱先生的生平事迹回答了这个问题。\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十四个字是对白鹿原上最后一位传统思想,传统道德的传人的评价。仙风道骨的朱先生是作者心目中的白鹿精魂,他是集中华文化于一身的关中大儒,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看透时局,又可预言未来,集儒道两家之长于一身,视功名富贵如浮云,高中举人却辞官不就,看破生死,一介书生只身闯兵营,劝退二十万清军,日寇来犯,愿上沙场驱除外侮,却未能得行。禁烟帪灾,著书立说,教化民众,点拔白嘉轩,成就了仁义之村,他就是中华文明之魂,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世间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所以不能说明中华文化有多牛,但作者描写的却是改名的真人真事,关中奇人牛兆濓,这位大儒比作者写的朱先生更精彩,更传奇。作者心中的白鹿正是朱先生,白鹿所过之地,万木繁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家乐康,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富强之梦吗?只可惜中华文化根深却已不再叶茂, 白鹿原上只有一只白鹿,而白鹿已亡,作者叹息白鹿原上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白鹿精魂了,因为中华文化植根的土地被西方文明冲击而遭受了灭顶之灾,鹿兆鹏和白灵正是在冲击中被彻底西化的一代,革命到底是什么,是鹿兆鹏的抛家弃妻,还是白灵的无知无畏,当信仰变成一个硬币的两面而随意地一转,当民族之魂被彻底否定,当新的一代人只相信外国的月亮更圆,于是我们失去了中华文化的滋养,生命之树成了无根之草,无本之木,于是兆鹏过家而不归,极左派的白灵死于极左派搞的肃反。
多少年后文革兴起,朱先生的墓被挖,作者借朱先生问了一句:\还要折腾到几时?\无知者无畏再次上演,我好像又看见了白灵。文化的缺失是民族之痛,是许多苦难和悲伤之源,也许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也许我,或你也曾经是白灵,或鹿兆鹏,也许我们也曾如黑娃一样先做错事,后学习并悔改,也许我们该庆幸我们比黑娃更幸运,我们有机会改,也许我们该庆幸读了《白鹿原》而有所感,更有所悟,也许当我下次再读《白鹿原》时会看到我自己已变得更沉静,更通透,那样,可真好!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