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200字

(2019-08-09 19:40:46) 读后感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200字

上一次读来觉得压抑难受的书是《活着》,在一个难以果腹的年代,不论一个家庭遭受了怎样的不幸,最终的目的只有活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70年代已不仅仅是一个填饱肚子就万事胜意的年代,老百姓开始追求思想政治上的进步,书中浓墨重彩的英雄主义在把人物性格塑造的很饱满的同时又有种既崇拜又批斗的情怀。甚至过剩的追求扭曲了人性,所谓的轻伤不下火线的褒奖可以让林丁丁假装体弱多病去受到更多的照顾和好感,当你得知这个的时候,会不会对嫌贫爱富的丁丁多了一份反感。英雄主义不是卖弄玄虚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刘峰对人的好是发自真心的好,最美的人是美而不自知的,他们只需要享受在这种状态里就好,不需要被扣上英雄主义的大帽子,刘峰不求回报但心知冷暖,一次的“触摸”事件让他遭受了所有人的诟病,他们把这种善良看的太廉价,他们没有良心的等着他犯错然后落井下石,所以这顶大帽子有什么用?一场处分寒了刘峰的心,甚至开始抵触形式化的英雄主义,行文到这里似乎奠定了悲剧的色彩,看不到好的结果了。因为作者将人性剥离的多么透彻,书中最让人心疼的角色应该是小曼吧,父亲自杀后小曼的生活一直都是灰色调,新家里是拖油瓶,文工团里是被凌霸者,感情生活里是爱而不得,她似乎得不到她想要的一切,近乎变态的渴望温暖和关注,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刘峰被处分,她的英雄主义也跟着灭亡了,然而戏剧性的是她在战地背着一个伤员赶回抢救的事情被大肆宣扬,夸大其词的描述让她怀疑这个情节的女主人公是否就是自己,但是政府要的只是宣扬英雄主义精神,越动人越好,越有感染力越好,小曼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地到处接受采访演讲,她开始受到了莫大的关注,这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反差,尤其是成名后母亲对她的态度,她觉得活的好不真实,在母亲提着好货来看她的前一天得了精神病,可怜的小曼成了英雄主义的受害者。他们俩各自的遭遇是书的主线,前半生这么委屈,看看后半生呢?后半生的刘峰让我大跌眼镜,他不是堕落,是对生活有了无力的妥协,海口的生活我看到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平凡人,平凡到被妻子女儿抛弃却无力追回,平凡到卖书车扣了被恶意收费却束手无策,平凡到和一个妓女过上了只爱身体不爱灵魂的生活,平凡到再次被背叛后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流离辗转……这一部分电影里并没有展现的很完整,直到看到了小说才觉得分外压抑,好人的好报呢?还是说这种善良太廉价了就得过上不被善待的生活……林丁丁呢,一心想攀高枝,攀上了二婚也离了,郝淑雯呢,二流子老公创业发财致富包养小三她独守豪房,小说后半部才是浓重的芳华已逝的叹息,逝去的芳华带来的生活的变故,你以为过得好的人也会有千百种不如意,好在最后的他们都没有了当年的恩恩怨怨,刘峰死前有小曼的照顾,有穗子淑雯的惦记,算是书中最能安抚人心的情节了,小说没有太大的正能量,向情怀致敬。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