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_1200字
(2019-09-08 02:26:11) 读后感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1200字
是饭不好吃,还是人生太无趣,所以你才想死
任何与死亡有关的书名总能引起我的注意。
带着好奇心打开这本书。预测是抑郁冷漠不走常道的叙述风格。你准备怎么去死呢,欧维君。
大概是受很久以前一本《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的书的刻板印象影响,初始,我以为欧维会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跟少年卡夫卡一样,虽稚嫩,却已经长成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形态。
当然,以上猜测都不对。
关于自杀这件事
在我一惯的偏好里,自杀是更属于年轻人的活。就像村上说的“唯有死者永远17岁”。蔡康永在《那些男孩教我的事》里也说过,人老了会臭,而他不会,“我不会,我过二十五岁就死了。”
以前觉得,17岁太早,25岁刚刚好。
不巧,25岁马上就要过完了。提前死掉的想法,也早已难觅踪迹。
欧维决定去死的原因
他的出发点如同一个孩子认为小区禁止车辆通行所以救护车也不能驶入般简单,很快你也就可以从书的内容猜测到,所以这里先剧透:他的爱人死了,他也不想独活。
台语有首歌,叫《家后》,唱“等待返去的时阵若到/我会让你先走/因为我会呒甘/放你为我目屎流”。死者长已矣,而活着的人在泪眼朦胧里追忆旧人的身姿,其中的煎熬,不曾经历过的人,无从想象。
欧维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所以哭对他很难。但是,叫他一个人活着,可能比哭更难。
看着故事,有时候我都要怀疑欧维在平行世界是不是叫作马克,一个同样在老年时经历着人生挚爱——妻子先行离世——的悲伤的男人。也同样,没有子女。在马克存在的那本书里(《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他和克拉拉多次聊到多年后两个人会否和他人生活在一起的话题:
“俩人都会说,不可能。马克总会说得更大声些。之后他们便会睡去,为着他们的永恒之爱沉醉不已”。
欧维不会和索雅讨论这个问题,擅长浪漫的是她,习惯脚踏大地的是他。所以在索雅死后,朴实无华惯于行动的他,一以贯之,继续用行动展示爱意。
同样为了爱人死去悲伤不已的,还有一个肯威尔伯(被称作后人本心理学的“马斯洛”)。
说来惭愧,吸引我一口气看完的并不是他的那些著作,而是他和妻子崔雅共同写作的、记录崔雅患乳腺癌到离开人世的《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一书。
“认识崔雅的时候我只有一张书桌一台打字机和四千本书”。
而才貌双全的崔雅,在和威尔伯相识两周,便决定与之携手人生路。可惜,就在俩人兴奋地策划着结婚的档口,变故找上门来了。
与好歹和伴侣相濡以沫大半辈子的欧维和马克比起来,肯和崔雅或许够得上悲催二字。死亡是人之常情,却叫人难以承受。
在崔雅死后,威尔伯闭关写作,第七个月,他患了“渴肤症”(形容一种极度渴望与人肌肤相亲的状态)。
书
书走的温馨治愈路线。拜新来的麻烦女邻居及一众跟着“找麻烦”的邻居所赐,欧维没能如愿以偿地自杀。否则这个故事就有希望荣登最短小说前三了。
“有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砰。
欧维卒。”
哦,故事最后,跟《重力小丑》一样。。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