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2100字

(2019-10-04 22:57:29)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100字

一本好书,书评常常令人无从下笔。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已经把纸质版的它的封面触碰过千千万万遍,但却没有一次真正翻开过它,了解过里面的故事。都说,什么样的年龄,就适合读什么样的书,我很庆幸,我终于等到了想读它的年龄。


它主要讲了三大主线。

一、犯下的罪孽:

  • 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父亲)

①哈桑和阿米尔,是在阿富汗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阿米尔是少爷,哈桑是仆人,但他们就像是兄弟。阿米尔每次被阿塞夫欺负,哈桑都挺身而出,但1975年的冬天,哈桑为了捡回属于阿米尔胜利象征的蓝色风筝时,被阿塞夫侮辱,并强行性侵,阿米尔却视若无睹,懦弱地逃避了。然后事情发生了,阿米尔才假装路过把哈桑带回家,哈桑一路上沉默不语。哈桑回家后颓废了好久,当父亲,阿里问阿米尔发生了什么时,阿米尔却撒谎了,说他不知道。后来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阿米尔更可耻地为了夺回父爱,偷偷诬赖哈桑偷钱,尽管父亲挽留,可阿里还是和哈桑走了,离开了这个充满嫉狠的家。正是因为阿米尔的谎言,把哈桑伤得遍体鳞伤。但阿米尔却无从体会。

②有些罪孽,或许是因果循环,二十多年后,阿米尔又知道了另外一个谎言。属于他最敬重的父亲的谎言。原来,哈桑是父亲的儿子,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是管家阿里的第二个老婆(阿里右腿小儿麻痹,脸部有歪斜,阿里无法生育,一老婆逃走,二老婆和父亲私通,后来又跟人走了)和父亲的私生子,但父亲却把哈桑以阿里儿子的名义抚养着,却让阿里饱受外人的冷眼。阿米尔此刻才明白,为何父亲一直以来都那么爱哈桑,爱他胜过自己,原来是为了弥补,为了赎罪。也明白了,阿里和哈桑决定离开时,父亲的悲恸欲绝。比起父亲的谎言,阿米尔更为自己感到可耻,因为多年前,他伤害的不单单是自己的伙伴,更是他的兄弟。他终究还是知道了,哈桑是他的兄弟,他好像又没有感觉但可耻,反而是舒心,因为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


二、救赎的道路:

做错了事不要紧,只要你肯悔改。拉辛汗一直都知道阿米尔的秘密,他不说,只是想等阿米尔悔改。

  • “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
拉辛汗仿佛就是阿米尔犯罪黑洞里偷偷射进的一束阳光,引领他看向光明。

阿米尔自1975年哈桑的离开后,1981年便随父亲逃难到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吃过残羹冷炙,憋过汽油桶,见过死在油桶的欺负过他的孩子,还目睹过为了救一个妇女强出风头差点丧命的父亲,后来到了美国父亲积劳成疾,得了肺癌,中了风,又遇到了美丽的索拉雅,但父亲还是死了。他和索拉雅共结连理,但是悲催的是,索拉雅无法生育。他一直都沉浸在对哈桑的罪恶感之中,这一次,他更感觉到罪恶无边的恶意,或许,这就是他该有的报应吧。后来,又得到拉辛汗的联系,告诉了他真正的秘密,却也得知哈桑为了保护他们的房子被班利塔害死的的消息,但是留下了哈桑的儿子,名叫索拉博,被送到了当地的恤孤院。拉辛汗就是阿米尔赎罪的引领者。

阿米尔纠结无数个日夜,当然也有拉辛汗的一些套路,阿米尔回到阿富汗的喀布尔,从变态狂魔阿塞夫的手上抢回了索拉博,但是索拉博已经被性侵,阿米尔用被打的遍体鳞伤,多处器官爆裂,手脚骨折,连嘴唇也分裂两半(哈桑是兔唇,后父亲给他做了整形手术)。这代价,无疑是惨痛的,但阿米尔却如释重负。感觉无论经过多少年,一切都是因果循环,当你鼓起勇气,才有可能得到救赎。


三、那些值得我一生追求的灵魂:

①灵魂深处的最佳伙伴––哈桑。

  •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

作为一个仆人,毋庸置疑,哈桑是忠臣,在当时的阿富汗,哈扎拉人注定是卑微的,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他们仿佛一辈子都是别人的奴隶,替别人干事。所以他们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一辈子为主人而生,为主人而死。

而哈桑,是仆人,更是朋友。哈桑,聪敏伶俐,学事很快,总是能倾听阿米尔,能理解阿米尔,为了阿米尔,他什么事都肯干。但阿米尔却嫉妒他,记恨他,嘲笑他,陷害他。哈桑对阿米尔说过,为你,千千万万遍。还记得阿米尔也曾经问过:那如果我叫你为我吃泥巴,你愿意吗?哈桑却说:如果你叫我吃的话,我愿意。沉默了一会,又说:那你会叫我吃泥巴吗?这一句问得多么讽刺啊。是啊,有时,感情就是一厢情愿,但是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哈桑为了阿米尔,一次次努力,而阿米尔却毫不领情,那时候,真的看哭了。

想起从前的阿米尔拉着风筝线,哈桑抓住转轴,用古老式的急升速降,又想起如今的阿米尔拉着风筝线,索拉博抓住转轴,但这次追风筝的人,不再是哈桑,而是阿米尔。追风筝的哈桑,追逐的是自由平等与爱,还有阿米尔的脚步。而放风筝的阿米尔,放走了罪恶的魔爪,重新追逐着自由与救赎,追逐着他的内心。但愿我们,都做一个追风筝的人。

②而渴望父爱,则是阿米尔内心罪恶的起源。父亲,从来就是别人眼中神父一般的存在。而在阿米尔眼里,他却是个什么事都偏袒别人,爱别人家孩子也胜过他,对阿米尔的事不闻不问,还怨恨阿米尔不该获得原谅,因为阿米尔杀死了他的妻子(妈妈难产而死)的父亲。但是,阿米尔又发现,父亲为救妇女一人勇怼士兵的时候,那股气魄,是阿米尔所没有的。父亲一生致力于恤孤院,致力于助人为乐,连死后那种送葬都十里长街的,也是阿米尔所不及的。有时候,或许,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他却是一个世道公认的好心人。我敬佩他的勇敢,敬畏他的无所畏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