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_1300字

(2019-11-06 18:42:51) 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00字

推荐入坑。本作篇幅比较小,语言生动凝练,阅读快感强烈。
作为优秀小说的基础,本作的故事性非常强,剧情起伏有度,节奏紧凑稳健,绝不会让读者感到无聊。就故事框架看也很简单,主要讲述一个天才画家不合逻辑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周边有关联的几个人物展开叙事,简单明了,不需要读者了解大量历史背景,所以整体阅读体验比较轻松。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的翻译,非常接地气,各种国内的潮流语汇点缀其中,配合本身就犀利戏谑的原作风格,相得益彰。
以下轻微剧透
小说通篇没有提到月亮和六便士,看起来这两者和一个天才画家的疯狂人生也没什么直接关系。许多人解读说,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天才作家为了追求理想不顾一切,而身边的众生追求现实蝇营狗苟。这样讲就这个小说描绘的故事来说应该说是贴切的。
然而,讲理想与现实作品众多,这个题材本身都有些鸡汤化,甚至庸俗化了,为什么毛姆的这一作一直广受欢迎呢?我觉得用“追求艺术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天才画家”来形容主人公是不够贴切的,如果看了开头他抛妻弃子离家出走是为了追求画家梦尚可理解,那么后来他不肯出售自己的画作穷困潦倒、伤害热心关心自己的同行并毁掉他的家庭、朝不保夕的困境中仍设法远赴大溪地、放弃可以无忧生活的机会隐遁丛林、甚至双目失明后仍紧盯自己的画作、死后将化境巨作付之一炬。这一系列的出格举动用画家梦就很难讲通了。
阅读中我们会发现,主人公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不在乎画作的优劣,甚至不在乎画作本身。他不是那种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怪才画家,生时怀才不遇,郁闷一生,死后方得极致追捧,虽然表面上看是这样。主人公知道自己怀才不遇却并不郁闷,知道自己死后会被追捧却满不在乎,绘画是他的表达手段,而非其追求的理想。
如果说主人公有什么可以被形容为理想,我觉得应该是追寻什么是真,怎么表达真,如何活得真。
看过了主人公荒诞离奇的一生,读者们应该都会感叹其逻辑的崩坏,在分崩离析的逻辑碎片中,我想我们多少能感受到他的真。真就是这样,无法用逻辑说的很明白,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空谈理想、真理的文章最终不免落于俗套的原因。作者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将主人公周边人物假模假式的生活逻辑完美建立,又将主人公的真我生活逻辑无情摧毁,在这矛盾两者的激烈碰撞中,迸发出星星点点的火花,以期读者能从中捕获一些真的端倪。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包含一些假模假式的成分,主人公的遗孀从头至尾的完全的假模假式,心安理得。主人公的画家同行落入对艺术和爱情的疯狂执着中,令人唏嘘,但与主人公的真比起来,他的执着假模假式的疯狂。主人公的作家朋友感慨他的际遇、洞悉他的性格,或许将将摸到了主人公的真,但最终也还是落入了假模假式的逻辑中。小说的最后主人公的儿子用上帝的真言来总结父亲的人生,但假模假式仍然从他的背诵中流淌出来。
我很想仔细的思考,认真的总结出小说描绘的真是什么,但此刻能做的却只是在这里假模假式的书评,就像此刻正在看这篇评论的你与周遭的人们,假模假式的寻来一部佳作,假模假式的阅读理解,若有所思的回味,经过了些许的拷问和斗争,若有所得的感到一丝欣慰,然后合上书,假模假式的继续过活。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