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1000字

(2019-10-25 04:25:44) 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

读完《我们仨》,总不能忘记杨先生说“心上连连地绽出一只又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她的回忆字字深情但也句句克制,读来才知道克制的情更加汹涌,平静的眼泪更叫人心里难受。
印象最深的是书里每一次出现“钟书”都能感受到一位妻子敬仰且灼热的目光,每一句都是维护,每一句维护都裹在浓浓的爱和回忆里。就算说起和他的争执,也好像是叫人羡慕的那一种(很难想象吧,这世上有让人羡慕的争执)因为工作变动的那一次意见不合,最终也因明白丈夫苦处而变成了温情地陪伴和支持。
平常读了那么多关于夫妻婚姻的教导,在这本书里真真地见到了“顺服丈夫,扶持丈夫”美得让人心窝暖暖。杨先生是个好榜样,从心里对丈夫真真的敬仰胜过千千万万爱的言辞。
杨先生提起女儿也是满心爱意,她能把自己家闺女说成“别人家的孩子”。没有扭曲的骄傲,杨先生对钱瑗的赞许是一位母亲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肯定和接纳。母亲爱孩子是天经地义,但杨先生对阿瑗的爱却叫我感受到另外一种独立灵魂之间的爱。她爱她,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孩子,更因为杨先生看到了她所是而深爱这个人。女儿离开之前她沉沉的梦难免叫人心生不舍,杨先生心里绽出了血泡,读者的喉头也浸满泪水。
一句“我们仨就此失散了”,平静地连朗读时都难以找到能着重强调的词眼,可简单一句却描出了杨先生心底的不舍和孤单。我想,许多人爱看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透露了很多钱老的生活故事,更因为她耐心地填补着一副叫做家的绣作。针针线线在每一个细节里勾勒着最平凡也最叫人牵挂的亲情。我喜欢杨先生对家的描述: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像姐姐像妹妹又像妈妈的阿瑗,是哥们儿是顽童也是老师的爸爸,还有既作学生又被照顾同时也照料全家的杨先生。人间能有你们仨,真好!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