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_1100字

(2019-10-15 01:19:28) 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1100字

这是继胡赛尼<<追风筝的人>>后的第二部作品,看完之后感触颇深,对于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又有了新的看法和评价,让我深深沉思,让我感到悲痛,与第一部作品相比,二者有相似之处,但各有千秋。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对环境和细节的处理,描述故事的手法,人物形象塑形饱满。
相同的是都是在阿富汗这个历史背景下,战争爆发,内战混乱,人心惶恐不安。因为战争而被迫离开家园,那些逝去的亲人,爱人和朋友都被深深的怀念。战争无疑带来的是伤害,但另一方面战争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解放,这里的解放不仅仅指领土主权,还有科技,思想和教育,这些都需要付出代价,需要通过时间去稀释,作者通过对小人物的命运来叙说属于阿富汗的故事。
这两部作品的角度和视角不同,在追风筝的人中,我想更多的是阿富汗对于种族的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下环境中,即使在同一个屋檐下出生,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你是仆人还是主人,你是否允许接受教育,哈桑和主人公正是这种观念下的缩放。但是我们明白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你所属的国家,种族,家庭,长相,而是你的人格魅力,你的信仰和你所坚持的,即使历史的长河在流动,但是这种品质将熠熠生辉。哈桑不就是吗,为你千千万万遍,与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局主人公通过自我救赎获得重生,带着哈桑的希望前行。
在灿烂千阳中,作者是从阿富汗对女人的传统观念下的角度出发,分别从玛丽娅姆与莱雅两个女人出发,命运的安排使得她们在阿富汗中相遇,再看玛丽娅姆的时候我很气愤也很难想象,女人的地位竟如此底下,十二三岁的女孩就意味着可以结婚育子的年龄,而他们的丈夫却是大到可以当爷爷的,而且他们可以娶多任妻子,她们出门要穿布拉,只允许露双眼睛,因为她们的脸只能给自己的丈夫看,有朋友到家里她们只能躲在房间里,不允许出去交流,如果她们通奸就要被石头砸死,这让我想起来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无才便是德,为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女子就像是一个附属品 和生育养家的工具。就像玛丽娅姆的母亲娜娜一样,她的一生是个悲剧,她说男人所有的矛头总是指向女人,拉希德简直是我不知道怎么去用词形容他,令人发指,但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写,我只能感叹和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没有战争,能获得知识教育,能追求自己的生活而感到幸福。
同时我也意识到一个女人不被尊重,被歧视的严重性和不允许性,要坚决反抗和拒绝不平等的歧视,只有自我的反抗才能获得重生,就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的顺从和忍耐才使得他们更加的专横和歧视!我们同样可以做到更好,我们同样可以拥有权利领导人民,没有我们女人,社会就不会发展,更不会有历史,我们要做我们自己的主人,我们要独立不去依附和依赖别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