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_1000字

(2019-09-19 04:00:23) 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

六年前的一节普通的晚自习,前桌两位面色紧张的男同学转过身,递过了一本被折着许多角的小说。至于书的名字,那是相当温柔《挪威的森林》,但我从他俩手部颤抖的肌肉意识到,这书并不简单,我照着他们的标记细细浏览,读后血脉喷张,面红耳赤,再向他们小心翼翼地询问,是哪能买到这种小黄书的?

当然,现在对于这本书的印象有所改观,但《红树林》《挪威的森林》这类书确实是我少年时期的启蒙读本。这类书关于性爱无论是正面或者是侧面的描写,就像人们永远会对未体验过的事情满怀着不正常的渴望,这些描写对还徘徊在那扇门外,懵懂又好奇的想知道门里面是什么的孩子们来说,诱惑力确实要大。

多年后重新再读,终于觉得欲望理所应当,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美的东西才开始浮现,那些对生死的思考,和遍布全书朦胧迷幻的隔绝感,人人都有一片森林,有人在此静谧相遇,有人在此悄然别离。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大学生渡边与旧相识直子相遇,直子在青梅竹马的男友木月自杀后一直心有隐疾,本身就阴郁的渡边想要治愈她,却最终陷入了救赎与自救的漩涡,而此时,带着现实世界热烈的绿子出现了。。。。。。

在《挪威的森林》里,我最喜欢绿子。如果说直子是一潭幽静、平缓的湖,那么绿子就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森林。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敢于去热烈的追求。直子因为木月的死,渐渐摔下了那口井,坠入另一端的世界,那个沉寂、黑暗的世界。同时,渡边爱上了直子,但也因为这爱意,渐渐被拖向那个世界。这时候,绿子出现了,她救了他。

村上对于人物的刻画确实有一手,性格迥异的直子和绿子相互独立相互衬托,不看此书完全无法感受到直子和绿子的真实感与疏离感。当然书中也有一些确实我理解不到,或者是我无法苟同的一些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们能在生中认识到学习到死亡,但却无法体会到死,当踏出那一步一切就不复存在,如果说死亡不是一瞬间,而是永恒,是生的无限延续,那他们以何种节点划分呢。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

它告诉我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悲,等等,说明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所谓物极必反也。可是却无法将生死自圆其说。但有一个问题,难道生可以由死转化而来吗?这就是我对于这句话的质疑。

终归是世界名著,我敢去质疑,但终究也只敢仰望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