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看见》读后感_1000字

(2019-08-02 01:05:20) 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读这本书好像是高中,放在大大的新书推介的书架上,那个时候的我对央视的节目没什么兴趣,更不认识柴静是谁。把书带回家的时候被我爸看到了,他翻了翻“是柴静啊,你看完了给我看看”。
后来上了大学以后,“雾霾”这个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穹顶之上》这个纪录片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个时候我看到这个片子,也会感叹一句,“是柴静啊”。
似乎有很多人都在小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记者梦,那个时候我觉得,记者就是一个应该做行侠仗义事情的人,那些“坏人”就应该由记者来进行“审判”,替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出一口恶气。后来慢慢地开始感觉到,不仅仅是记者,我们每个人在判断一个事情的时候,更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客观”。当然,客观不仅仅是指我们要了解双方的心路历程以及相关背景,更多的是尽量的减弱自己的价值观对于事物的影响。我自己的标准是我可以理解,但我可能不会接受;我可以在我的价值观里的进行善恶美丑的评判,但是不能以此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判断事物的对错,况且很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来进行判断。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发声,我们再也不用借助记者的眼睛和嘴巴来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评判了,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分辨每一件事情的,人越来越懒了,也越来越容易被人利用了。最近的“女生哭诉被骚扰半年”的事情可能就是一个蛮好的例子,大家更容易被情绪煽动而不是理性,“狼来了”的故事是真的会发生的,很少会有人每次都重新审视同一类事件的。保持客观的心态挺难的,也不是时常都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不过比起轻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我更想多思考思考,勤用大脑,预防老年痴呆(什么奇怪的走向)。
有些人会认为柴静太过于情绪化和自以为是,不算是一位好的记者。我对于记者的评价标准了解不多,就不妄下定论了。不过在我看来,至少她是一个很优秀的文字工作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被她的一句话触动到。全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她的同事送给她的对联:“勇于自省,永远任性”。仔细想想,有些时候我也会写一些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实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话,也时常难以做到逻辑自洽,要改,但是怎么改、改多久呢,不知道,反正就慢慢来吧。自省是必要的,让自己舒服也是必要的,二者不可得兼?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我都要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