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900字
(2019-08-13 13:08:55) 读后感 -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900字
一记触摸引发的血案
无法想象的特殊年代:就像史铁生的文章里描述的:“ “我们”和“立场”很容易演成魔法,强制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文革中的行暴者,无不是被这魔法所害——“我们”要坚定地是“我们”,“你们”要尽力变成“我们”,“我们”干吗?当然是对付“他们”。于是沟堑越挖越深,忠心越表越烈,勇猛而至暴行,理性崩塌,信仰沦为一场热病。”就在这“你们”若想靠近“我们”,就得痛斥“他们”的年代,一群部队文工团少男少女们的爱恨情仇喧闹上演。男主刘峰,标准的,道德楷模,老好人。 林丁丁,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惹人怜爱的小模样,用那婉转的歌喉勾住了雷又峰的心,一勾就是一生。热情泼辣的高干子弟郝淑雯,理智而中立的萧穗子,自卑到尘埃里的何小曼。似乎那一记触摸成了每个人人生的导火索,刘峰下放连队,去往前线导致残疾,导致后来在外人看来的生活落破;林丁丁嫁给高富帅,又离婚又出国,数十年历练脱去了柔弱的外表,变成了世俗的模样;郝淑雯,大富大贵却内心空虚;何小曼行走在精神折磨的边缘,内心一生煎熬,最终归于平静。其实如果换下时代背景就是一场校园偶像剧加中年家庭剧,很是平淡无奇。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奉在道德祭坛上的刘峰,是不允许有私信杂念的,是没有人性的,不接地气的。本是寻常的触摸,却激发出所有伙伴灵魂深处的恶魔,它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内心畅快:“模范,也不过如此……”多么可怕的年代,多么可怕的人性。
我是先看了电影,又急匆匆的来看书的,严歌苓的文字是有一种幽默感,一种画面感的,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比电影给人的感觉更丰满。同时又回忆、正叙、倒叙、插叙,讲每一个人都写的立体而有特点。
她的文字也是犀利的,道出了时代的弊病和人性的丑陋。
人生如戏,刹那《芳华》。
你的戏里,谁是主角;谁的戏中,你又是明星;又或者,你置身戏外,成为睿智的观察者,沉静而公允。
无论你经历了什么或经历着什么。
唯愿:现实而不世故,
平凡而不卑微,
善良而有力量。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