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原》读后感_1200字
(2019-09-27 00:19:45) 读后感 -
《白鹿原》读后感1200字
我没有去过陕北。
据说陕北作家的作品,就跟这片土地一样厚实
据说作者陈忠实,写完白鹿原的那一刻,抱头痛哭。
随着电影电视的热映,怀着对这片土地,这个时代未知的探索,于是我决定去看一看这本书。
白鹿原太真了,原上的每个人物,立体而深刻,有着浓浓的时代特点,看完它让你对每一个人物说不出好也说不出不好。再正面的人物他也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再负面的人物也做过道义的事。看到最后,已经无法单纯的用一般意义上的“好人”或者“坏人”来衡量了。
或者这才是真的艺术,现实主义的美就在于它敢把疤痕记下来,敢为那些历史长河里苦过的灵魂立言,就像做一件功德事,他们那么难那么苦,有本书愿意提起他们,把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记下来,让后生看了对他们产生情,这种纪念的艺术是道德的。
白鹿原上的人过着最接地气的生活,作者对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方言对话都做了尽可能的还原,尽管某些语言习俗我并不了解,对那个时代、对农民耕种生活完全无知,但是透过文字也能感受到真实,真实的令人窒息。
白鹿原上的人过着所有的世态与炎凉。爱国情仇,家国天下,世态炎凉都浮动跃然纸上,田小娥这个备受争议的女人,她的一生揭露着封建时代女性的悲惨,黑娃是带她重获新生的人,却也是让她走向深渊的人。很难判断白嘉轩和鹿三这些老顽固(传统文化坚守者)的对错,他们都有着这个时代特定人物鲜明的精神支柱和自己的坚持。白嘉轩和鹿子霖都按照着家族精神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维护着自己的家庭,但是在这乱世年代,却交织出了不同色彩的世态炎凉。这幅历史画卷中当权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其实最惨的始终是那些勤勤恳恳的底层农民。
白鹿原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丝悲情。不论是鹿家不甚正直的门风,还是白家百年信奉的封建教条,亦或是描写的近乎“神化”的朱先生,包括被刻画为荡妇的田小娥,白鹿两家明暗的较量,黑娃被孝文杀死的结局,各种悲情无不反向展示着一种美,透露着本真与压抑的美。
小说是现实的放大或缩小,果然只有与文字的交汇,才能带给人那种炽热与苦闷。作者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能把人带入历史,看穿人性的复杂。
至于那个时代大背景,讲诉的那些中国近代史农民生活画卷,国共党派之争,剿匪剿共抗战内斗历史历程,蓦然也发现自己的认知是相当粗浅的。每个人物都可以剖析出太多太多东西。看到最后象征共产党的鹿兆鹏不知所踪,黑娃被杀,反而是白孝文这样在新思想与旧时代夹缝中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人得到了最好的结局,成为了最大的官,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说。——《白鹿原》
所以,活好个人,用自己的力量本本真真尽心就好。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能控制改变的。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