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意》读后感_1200字
(2019-11-06 18:44:07) 读后感
《恶意》读后感1200字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以上是豆瓣上看到的影评,总结的特别到位~
警官:加贺
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
被害:日高邦彦
动机:内心深处的恶意
主线:以犯罪嫌疑人和警官的手札为章节相互交替来揭示谜团。
小说中有一个章节谈到校园暴力,其中的一个对话印象特别深刻: 为什么要施暴?
“因为看他不爽。”
这样的回答真让人沮丧。其实生活中像这样不知从何而来的恶意确也普遍存在。
回顾小说,日高邦彦极力帮助野野口修,最后却换来了他的肆意报复。也正是野野口修内心深处恶意的存在,使他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来贬低日高的人格。
这正应了一句话“我为你雪中送炭,你愿我家破人亡。”
《唐国史补.故囚报李勉》中对这句话有深刻的阐释:
故囚喜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比我活者,何以报德?”
妻曰:“偿缣千匹可乎?”
曰:“未也”
妻曰:“二千匹可乎?”
亦曰:“未可。”
妻曰:“若此,不如杀之。”
细细想来,也是这个道理。这里的囚犯欠恩公太多,无以为报,就只好把恩公杀了。即良心代价和经济代价,若经济代价太高,就支付相对较低的良心代价。通俗点说,就好比一个人参加一场面试因赶时间而闯红灯。大家都知道闯红灯的行为是不对的,可各种利益对比之下,往往多数人会选择闯红灯(即支付良心代价。)
呃,好像扯得有点远了。
好啦,回到主题~日高的确是一个很好的人,一直都在照顾野野口修,可也正是这无私的帮助让野野口修感到深深的自卑,甚至让他感受到屈辱。是啊,大恩及大辱。长时间积攒下来的恶意,竟然让野野口修萌生了杀人的念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分割线
运气和机遇,就算是是天上掉的,也只会砸在有能力的,有准备的人身上。
嫉妒有什么用呢?一味贬低别人的人格又有什么用呢?
你的恶意诋毁恰恰来自于你内心深处的自卑。(说你呢 野野口修~)
竭尽全力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名出色的小说家。(可悲的野野口修却始终不懂这个道理)
接受遗憾就像接受失败那样,早该习惯了。况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这些东西往往是难以比较的,而且不排除有那么多的运气与偶然的因素(当然这只占小小的一部分),因而每个人最后的结果大多不一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相信功不唐捐,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可能中间有很多事情干扰你,但你自己要坚定啊。
每一天都是弥补无知的好时节,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