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囊》读后感_2700字
(2019-10-21 06:15:22) 读后感 -
《皮囊》读后感2700字
这本书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是那么真实,作为95后,我可能并非所有的故事都能体会,但我经常听到父母说他们以前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上一代人,他们应该是很懂书中所描述的那种生活。可能这也是华仔为什么会说这本书很真实的原因吧。
母亲的房子:“母亲”想要盖那个房子,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我们现在会觉得以前很多思想都很封建,那是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学习,对于以前没有那么多机会接受教育的父母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努力之后才有生活。很多人活着都是为了争一口气,包括现在我们也还是能经常听到父母说你以后长大了要有出息,那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他父母经常炫耀,然后吧啦吧啦说一堆,最后总会说出一句你也要为我争口气之类的话结束。他们自己活了大半辈子都不忘这口气,还希望可以延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可见他们是有多重视这口气。但是现在的我们想法却正如龙应台所说的“孩子,我希望你努力读书,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以后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之前听说过一句话,90后也许不一定是很好的孩子,但一定会是很好的父母。因为他们经历过在学校学习十多二十年的感受,他们太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特别大,父母他们那一辈的教育并不出众,很多人甚至自己还是个孩子就已经生孩子了,所以你要他们如何教育下一代呢?我们是第一次当父母的小孩,但父母也同样是第一次当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残疾:以前我有时候会觉得那种家里人出大事,然后一夜之间家破人亡的剧情在书里和电视剧里表现得有点夸张,但是直到有一次我们家差点也出了大事,就在那一夜,我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想了一遍,但每一种结果都逃不过家破人亡,那一刻我是真的觉得原来这种剧情是真的,它真的可以那么突然,那么令人不知所措。所以我再看“父亲”残疾的时候,我就很能理解,一家之主倒下之后,家里的生活转变地有多么得快。很多时候真的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没办法理解的。所以我是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就不要随意评论他人,因为你并不知道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不会做得比别人好。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医院是最恐怖的地方之一。因为小时候有一次奶奶住院,每户人家轮流陪她过夜,有一天晚上轮到我们家,奶奶说让我去,我当时小,也不懂。进去医院,在走廊上看着那些有着各种特别严重的外伤的人群,看着他们空洞哀怨的眼神,看着走廊尽头那若隐若现的灯光,那阴森的气氛,我立马就想到了恐怖片。可能是儿时不好的记忆,所以至今都还存在一定影响,以至于我现在还认为医院是一个很恐怖的地方。但是病房里的人,真的是可以说没就没的,人都是有感情的,这大概也是我为什么不养宠物的原因,因为我知道,等它走的那一天,我会哭得很伤心,所以我宁愿不养。作者应该也是抱着这种心态,所以宁愿病房里的人他谁都不认识,这样不管谁去世,都不用伤心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情况,可能有不少人经历过,所以活着的人哪,一定要铭记于心并且付诸行动啊。况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先顾好小家,才能顾大家。
我的神明朋友:我们总说老一辈的人思想封建迷信,还信奉鬼神之说,现在我们崇尚科学。一直以来,我也是无神论者,白天不做亏心事,看再多恐怖片我晚上也不怕鬼敲门,但是有时候我确实发现,有些事情也是没办法用科学解释的。比如做梦,我经常觉得梦里的内容是很神奇的事情。它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于还有解梦一说。但这不是说我也开始信奉鬼神之说了,我仍然是无神论者,只是我觉得我可以接受更多的东西了。之前看到过一句话:鬼神之说,可以不信,不可不敬。这也是我现在的想法,看到菩萨我还是会拜,还是会虔诚地祈祷,其实也并不是为了求什么,只是觉得这样做了自己也会心安,仅此而已。
阿小和阿小:那个年代的小孩不像现在的小孩,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所以我看到这一篇的时候也是觉得再真实不过了。小孩模仿和攀比的心理,确实是单纯又天真,想想我们这一代还是幸运的,童年做过那么多有趣的事和蠢事,现在想起来,还是会笑着谈起曾经。而现在的00后,大部分都是手机,反而失去了很多乐趣。当时我们的青春影视剧,不像现在有那么多流量小生,而且一部戏甚至可以不需要吻戏和床戏,我们照样看得很开心。而现在很多人都会吐槽国产剧的质量,但其实会变成现在这样也是大势所趋,是观众有需要,所以才会有人拍这种剧,谁都想挣钱。如果不喜欢可以不看,但不要为了黑一个人而黑,因为舆论的压力对明星真的很大。想起巩俐说过的一句话:你可以说我的演技不好,因为这个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的,但你不能评论我这个人,因为你并不了解我。所以希望不要有那么多键盘侠带歪观众。还想起之前网友评论陈思诚的话: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就否定他的作品,也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作品而喜欢他的行为。
厚朴:上大学之前,我想象中的生活是这样的,上大学之后才发现,我想象中的生活只是我想象中的,现实并没有那么多惊喜和意外,但是至少也不赖。像厚朴这样跌宕起伏的生活,可能我没有,但不代表别人没有。或许厚朴正是代表了那一些心怀热血不顾一切追求梦想的人,但厚朴是真实的生活,而不像剧里的那样主角都能追梦成功(不成功也不是主角了)。其实我很欣赏有些人的不顾一切,因为我也有很多想做的事却做不了,我觉得自己确实是败给了现实,但是我也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任性也是需要资本的,就像最近看到的一句话,没有公主命,就不要有公主病。我不为自己败给现实感到丢脸,但我也没为自己感到自豪。同样地,我并没有觉得厚朴做得对,但我也并没有觉得他做得不对,我不是他,所以我也没有评论他的资本,只是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以前的人们拼了命都想去大城市生活,而现在的人却刚好相反。现在的城市生活,大同小异,大家反而更喜欢小镇,我也一样,喜欢那种生活节奏以及生活格调,那是喧嚣的城市所没有的。我希望中国每个节日的传统都能一直维持下去,春节能有春节的气氛,中秋和元宵,清明和端午,很多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希望这些特色可以一直保留下来,也希望大城市能发挥它的优势,把中国特色传承下来,而不是只有某些小地方更注重这些仪式,注重传统。我觉得大部分人想要的城市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快节奏和压力山大的快生活,只是迫于无奈。正如那句话: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受尽沧桑。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希望,没有人过得容易,所以我们更不能轻言放弃。加油!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