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灿烂千阳》读后感_1400字

(2019-10-24 08:59:39) 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1400字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米扎尔•穆罕默德
时间苏醒了,时间发酵了,时间睥睨群雄了,时间精通起沧海桑田的游戏了,时间迟暮了,时间变个笨拙的戏法也要几百年了。四百年的光景溶解在璀璨的银河里,转而浓缩成一个时刻。1627年,这位叫做穆罕默德的诗人在归途经过阿富汗喀布尔城的时候用波斯文写下对这座首都的热忱,慷慨地用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来比喻美丽的喀布尔少女。将近四百年之后,生于这座城市的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用小说刻画这座古老城市和其中的妇女,却连先知们也无法靠占卜预言地——三十年跨越过战乱的地界,纵然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阴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浓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恶砭骨的凄凉。
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人却有着各自的不幸。而人类最美的特质就在于人的本能,它会在极端的环境下激发出灿烂的美感。怀着各自的悲苦,玛丽雅姆与莱拉从仇视到产生母女般的相濡以沫,她们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地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丈夫的毒打逼迫她们将断断续续的爱倾注到两个孩子身上,一次失败的逃跑让事情愈发糟糕。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塔里克的返回喀布尔让仅村的一点希望之火轰然宣泄成无限光明。玛丽雅姆冒着死刑的下场杀死力量狠毒的拉希德,给其他的人开辟了成功逃离这座悲情城市的可能。——光阴荏苒,转瞬已是一年。当莱拉带上亲人决定重返喀布尔的时候,一千个太阳终于在过去摇摇欲坠的房子的罅隙中渗出闪闪的红色斜晖。
如果注定要面队惨淡的人生,人们将何去何从?在这不可思议的悲剧之中,胡塞尼让我们看到女人对家庭的爱竟能够将她们投入同样不可思议的自我救赎,而依凭对爱的会议就能让苦难中的女性活过沧桑。牺牲与光明总须在前仆后继的惨痛中一瘸一拐地吃力向前。玛丽雅姆站在生死抉择的分岭,坚信自己在几十年的惨痛中俨然也成为了别人眼里的重要角色,也曾用天女散花般的行为去袒露感情的缱绻。于是死亡就被压缩得微乎其微,又分明值得去掂量起爱那沉甸甸的分量。当一个人愿意用性命去谋求周围人的幸福的时候,感恩的喷泉就像张破的气球一般那么急于去宣泄。
悲伤的场景总比啼笑皆非的镜头更能对人的意识造成冲击与催化,但过于灰色调的清洁也时常抹杀了读者薄薄的希冀。因此我时常满意于将一个浓厚悲情的结局与零星的希望之光的缀合。《灿烂千阳》就在刻写了伤痕累累的阿富汗之后毅然地将岁月的钟表打破从而永远地定格了2003年4月的时刻。——那是不堪回首的终点冉冉地混沌隐没,也是另一个不可毁灭的全新的起点缓缓地昭然若揭。就像书的名字一样,给读者透露出微薄的希冀。
一个成功的作者的处女作往往也瑕瑜互见地成为他亲手堆砌的一堵墙垣,第二部作品即使想保持原有的笔触已很需要精力,跨越这一高度则更另许多作家无可奈何。《追风筝的人》创下的出版奇迹早早地为作者胡塞尼挂上了缤纷的招牌,也让人见识了他生动的刻画与撼人的情节;翘首期待下的《灿烂千阳》竟再次神奇地接受着如潮好评。有些时候,作为读者的我们仅仅就传媒数据便不方便作过多的评价,何况这是名副其实的献给所有阿富汗妇女的作品——“她们是我的眼睛之光”。在这倾圮良久的国度里,倘若一千个灿烂的太阳也不足以安慰阿富汗的累累疤痕,我愿意化为第一千零一个太阳——永久地在彤云叆叇的喀布尔上空烨烨发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