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_1400字

(2019-08-29 04:57:11) 读后感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400字

2018年的最后一本书以《未来简史》结束,充满仪式感地阅读完,也对下一年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如果你没有时间把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读完我会推荐你直接阅读《未来简史》,整本书分为三部分:1、动物到智人 2、智人发展史 3、智人到智神 整本书的副标题也是第三部分的主题,我原以为这是类似于《思辨一切》一样的作品充满对未来可能性的解读和预测,而令我惊喜的是此书的独特之处其实在于前两个部分的铺垫。给看似极富科学性和未来感的书增加了人文情怀。关于时下最流行的人工智能问题,书中涉及到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人类是否有灵魂,意识是否是算法的集合?这部分的逻辑很强,由于涉及到生化角度和神经元的知识,我读起来有些费力,可结合第三部分关于数据主义的观点回过头来重新读便会稍清晰些:目前科学家并没有得出意识就是生化算法的论断,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在机器意识上停滞不前的原因,但通过科学家对脑波的分析,数据主义的猜测并不武断,只是人类还没有破解这个复杂的算法,但它的存在性是必然的。可能是文科生的缘故,我最喜欢书中第二部分关于智人发展史的描述,因为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和朋友聊到一些“妖魔鬼怪”的东西,好像我身边人都蛮理性的,我总说他们不浪漫,但也时刻对宗教和科学的关系保持怀疑。在第五章关于科学与宗教之争时,赫拉利做了一个比喻蛮有意思,他说这俩人就像个天天拌嘴的老夫老妻,用流行语概括就是“还能离咋滴?”。二者的分歧看似是出自追求不同的真理,实则宗教更重视秩序,科学更强调力量。二者相辅相成,且处于一种磨合的越来越好的情况。宗教为科学提供伦理支撑,抑制住科学怪人的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基因编辑婴儿出现之时,大多数人保持谴责的态度。科学为宗教提供技术支持,让宗教在高科技的辅助下更易于传播,更合乎逻辑,这表现在科学承认宗教的伦理观却可以在理性的角度对宗教拟定的事实进行证伪(e.g 关于《圣经》出处的证伪来看同性恋的合理化)。我喜欢他的比喻,也尝试自己做了一个比喻,我觉得它们更像是牛奶与咖啡的关系,当牛奶刚刚浸入咖啡的时候,二者的复杂度最大,就像最初人们对达尔文的谴责一样,当搅拌后,两者充分混合,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但他的复杂程度和融合性更好了,看似对立的问题总有解决和讨论的余地而不是像科学革命初期一样对“科学异教徒”的纯粹批判。与此同时,书中还展开讲解了人文主义的三种类型: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想要了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必然不可忽略人文主义这个大话题,书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并为第三部分科技宗教和数据主义的发展做了铺垫,这是一种巧妙的语境转化。所谓XX主义就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来自于什么,当人们意识到神是人的想象共同体,是形而上的意象,这时便开始将目光转向为人本身。以此类推,时代的车轮滚到了数据主义的领土上,那么数据主义后又会产生什么主义呢,那必定是需要研究数据是如何产生的,生化算法的本源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所谓XX主义向下一个主义的进化,这是一个不断缩小范围的过程,是寻找本源的本源的过程。纵观全书,赫拉利是保持中立的观点,他也在多个访谈中强调自己并不想当预言家而更多的是和现在的人们讨论未来的可能性并让人们做好未来可能被高度数据化降维打击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人类需要思辨的意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