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1900字

(2019-10-19 09:57:45) 读后感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1900字

芳华,是青春的另一个名字。岁月漫漫,芳华刹那。

最近,很多影视作品以高中时代为背景,透过校园香樟树的斑驳阳光,映照着每一个少男少女的脸庞,他们相视一笑,那是既单纯又复杂的眼神。这一幕幕加了滤镜的画面,勾起无数自称“老阿姨”的“中年少女”对那段回不去的日子的怀恋,那是一段能看到未来的时光,写在练习册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勾勒着梦想的轮廓……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芳华。

免受战乱之苦的红楼,阳光氤氲的练功房,初夏荷花般的肉体,调谐的手风琴声、合唱声与脚步的踢踏声,一块用简易锅炉自制的糖饼和两个西红柿之间传递的情愫……那是“50后”的青春,“50后”的芳华。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因为有人曾经或者正在替你负重前行,所以你才会感到安逸或幸福。“50后”是处在我们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一代人,离我们或许有些遥远,那一件件在历史教材上频繁出现的特殊事件,让“50后”这一代人的青春成为了一段最不堪回首和残酷的记忆。自诩“治百病”的时间,是否用自己的流淌为那段记忆裹上了糖衣,再度缅怀,是否会有揭开伤疤的刺痛,我们无所得知。但是我很希望去了解那段不怎么被时人触碰的青春,每一段青春都值得被追忆,这正是它的美丽之处,美好的记忆给予我们在泥泞中行走的动力与安慰,疼痛的记忆,也可给我们警示,教会我们释怀。

追忆青春,只是《芳华》的一个主题。它的前半程充满痛感地讲述了情与性的压抑、讲述了集体对个体的禁锢和遮蔽、讲述了青春无处安放的火焰如何被燃尽在那些虚妄的信仰和荣誉里,它的后半程充满哀感地讲述了英雄主义的死亡、拜金的横行、欲望的脱缰以及那些最美好的祈愿是如何被封存与埋葬。

小说通过“小穗子”的口吻讲述了刘峰和何小曼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比起拥有一双目光深邃、黑黝黝的眸子,将文工团当做自己最后一根稻草的小曼来说,名副其实的“雷又锋”给了我更深的感触与思索。这份思索,不敢说是对人性的思索,但可以说是关乎人性。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人们心中固然有“用汗水赢得掌声”的美好信念,但现实让他们认识到,文工团中受到表扬的人,不是因为他们的歌声有多动听或是舞姿有多优美,让他们赢得鲜花和掌声的,不是刻苦训练的汗水和真枪实弹的本领,而是他们那一颗“又红又专永向党”的心,是他们在练习之余甚至不练习转而去帮助炊事班喂猪的所谓“积极”。因此,“学雷锋”之风看似盛行起来,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个自知不重要的人,他倾尽全力、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别人,用一件件不重要的事凑成了重要。这个人便是被人们诨叫为“雷又锋”的“活雷锋”——刘峰。

刘峰这个人真正的“出彩”之是在他因发生了“触摸事件”受到处分之后。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预期、不可靠,以及它的变幻无穷,不乏罪恶,荤腥肉欲,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触摸事件”之前的刘峰,其品性美好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缺乏真实感。炊事班班长结婚,他可以牺牲自己三个月的休息时间,自费为班长打一对沙发,上级将去军政学校学习、升官的机会给他,他却让给了自以为比他更需要这个机会的战友……仅仅是一记不痛不痒的触摸,其实只是一个拥抱,便让这位圣人跌下了神坛。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也许不算什么,甚至在某一个角落已经悄悄地发生过许多次,但是“雷又锋”这么做就是犯了大罪,因为在人们心中,他就是圣人,不该同别人一样,拥有这种低俗的想法,他就应该只有真善美的一面。

墙倒众人推,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自己,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刘峰在全文工团面前做检讨,遭受批斗,文工团中的每一个人,不论曾收到刘峰的恩惠与否,都戳着他的脊梁痛斥他破坏团内作风的行为。你一言我一语,此起彼伏,仿佛这样,就能凸显自己的思想有多么纯洁和端正,就能把自己与曾经的“雷又锋”放在同一高度上。

说完人物,再回到故事的主线。青春的日子总会逝去,岁月流淌,更多的磨练与苦难会教会你释怀,将曾经的那写心痛统统化作不痛不痒的回忆。

你曾以为可以在那顶名叫青春的保护伞下永远纵情歌唱,你曾以为这世上最严重的事情无过于在邓丽君的歌声中拥抱了自己暗恋的姑娘,直到有天你踏上战场,目睹子弹穿过自己的动脉或者别人的胸腔,直到集体猝然解散所有伙伴星散远方,仔细想来,谁的青春不是这样,或是最盛大的开与最潦草的落幕,或是最不经意的邂逅与最刻意的岐途,谁不是在被迫长大中褪去芳华万丈,变作不忧不喜,学会对岁月不卑不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