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白鹿原》读后感_1500字

(2019-08-10 15:59:55) 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1500字

当我意识到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有预感它终有一天会结束。

最初看书时的感动已经随着书评笔记洋洋洒洒一路下来,直到结束时,突然觉得自己像透过文字穿越到那个年代,与那个时候的人们共呼吸、与白嘉轩鹿子霖同情共感,最终终于垂垂老矣,空留叹息。

《白鹿原》被称为“民族灵魂的秘史”。具有很浓郁的陕西色彩。是一部民族兴亡的血泪史,它之所以令人感动,在于民族之魂不息、传统文化不朽。

它将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上。作品讲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内战,并没有渲染战争多么残酷、两党怎样厮杀,而是通过鹿兆海、鹿兆鹏和白灵等遭遇令人感到内战的残暴。

小说讲述白鹿原这一片小的村庄老百姓所发生的事。在乱世中遭遇饥谨、瘟疫,却仍旧繁衍生息抚养子嗣,最终也悟出一个道理——最宝贵的不是地不是钱,而是人。只要人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小说将“东方文化的神秘感、性禁忌、生死观同西方文化、文学中的象征主义、生命意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

小说有很多次写到性,总让我想起《百年孤独》的结局,家族人口越来越少,最终因乱伦而产生半人半猪也被蚂蚁吞噬,一个家族的灭亡首先在于礼崩乐坏,必先从里面自杀自灭而亡。那样的乱世中,相信有不少像朱先生一样眼睁睁看着国共窝里反而无能为力的人,也必定有像朱先生一样退而隐士之人,朱先生积聚着中国传统文人的血统,他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他是文化的象征。这世上再不会出现这样好的先生。他的倒下意味着华夏文明的倾塌和瓦解,乃至后来不得不一次次的回归传统文化却始终背道而驰。不知怎么突然对王国维先生的:“五十之年,只欠一死。”有了很深的体悟。之前古代文学史老师说:即便白先勇先生一直在推广青春版《牡丹亭》,但传统文化依旧在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有时候想想有些东西的消亡是必然的。例如诗词曲赋,都是经历着开始——高潮——结束。

人的一生与之相比都显得太过渺小和微不足道。无论是白嘉轩、朱先生、鹿兆海、冷秋月、黑娃、田小娥、鹿兆鹏、白灵还是无数经历磨难的普通老百姓,都随之化为尘土,窗外的花再次重开,新的一轮生命再次粉墨登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你我终究不过是这舞台的过客罢了。

我曾经同情过田小娥乃至到最后对她渐渐的麻木,她的死亡几乎成了顺理成章,好像生命结束得也不算突兀,好像就是应该死了再没有活着的理由,我头一次对于一条生命逝去如此无动于衷,以至于回过头想想仍说不出她半点好处,我对她是有过一瞬间的怜悯,可那怜悯最终骗不了我的心,如果她当真值得同情,冷秋月似乎可以进贞洁烈妇榜。


也曾对孝文的种种行为感到不齿。可是朱先生和白嘉轩那么正直的立在那里,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有正义之士。

书中从一个个生命的诞生到一个个生命的结束令人窒息,就像倒计时一样,按照已经写好的剧本走下去,半点不由人。不是你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你。

最终,还是想说说鹿兆海,他的死亡是我唯一落泪的地方,热血抗战、正直有为,有勇有谋的一个青年,有着干净的眉眼,曾许下一生一代一双人的诺言,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可遇到了她,从此爱上的每个人,都像她。我认为这是真正的爱情。比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者是告别更触动人心。


小说中的神神鬼鬼太真实了。有些民族神秘的东西连科学都解不开。小时候自己因为体弱多病且阴气太重,经常被鬼魂托梦的我直到十五岁才好起来。大概是失去了性灵之后他们便不来打扰了。

最初是因为慕朱先生之名而来,最终带着对朱先生满满的敬意而离开,我想他是真正的先生,孔子的传人。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