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原》读后感_1100字
(2019-10-31 13:44:43) 读后感 -
《白鹿原》读后感1100字
20年前读了白鹿原,情节基本都淡忘了,所以电视剧一出来,就很有兴趣地追剧。
回过头来再读此书,再次被震撼到了。
我思考白鹿原上两代人的命运,为什么各有不同?我的领悟是,信仰。这个信仰是每个人言行举止,遇事决断的最高准则。信仰,可以是祖宗的仁义道德,也可以是当代的各种主义,三民主义,共产主义等,或者是多数芸芸众生真正信奉的个人利益。这个信仰,你可以满嘴都是仁义道德,这个那个主义,自欺欺人。在利益面前,生死关头,你真正的信仰就一览无余。
白嘉轩的信仰是义,所以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用义来评价。他一生几乎没有做过见不得人的不义的事。他信仰的义,可以让他不畏死生,可以以德报怨。所以他的腰杆挺直。
朱先生是智者,信仰的是天道。同样这个信仰给他不怕死的胆量,也给他顺应时代的变通能力,甚至给他预测未来的智慧。
鹿子霖是典型的个人利益信仰者。满嘴仁义道德,冠冕堂皇,其实坏事做尽。
鹿兆鹏信仰共产主义,鹿兆海信仰三民主义,他们都可以为自己的信仰献身。用朱先生的话说,这两个主义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领袖实现的方式不同。朱先生给的党旗的比喻有意思,国民党是青天白日,高高在上的,满地红是在下面的,是共产党。
我比较困惑的是白孝文和白孝武,同样的家庭环境,怎么就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命运?我只能推断,人还是有天性的不同,加上机遇的塑造,导致了不同的信仰。白孝武的笔墨不多,他基本就是一个朴实的庄稼汉,小时候跟鹿三进山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粮食的珍贵。白孝文,一个族长接班人,受到祖宗的仁义道德的约束也算无可挑剔。可惜的是,中了鹿子霖和田小娥的圈套,信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当他完成了这个转变,不再受仁义道德的约束,他的性功能也就随心所欲了,不再是穿着衣服就行,脱了衣服就不行了。作者的这个描写真是拍案叫绝!后面的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不过是他掩盖个人利益的工具,所以他成了“人生赢家”。
电视剧花了不少篇幅来铺垫白灵,白孝文,鹿兆鹏,黑娃等的幼年,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历程。对比小说,我觉得这个改编很好。比如电视剧里的白孝文,生性就软弱,不敢告发白兴儿偷了吹糖人的钱,遇到一点挫折就哭鼻子等,很好的为他后来的转变做了合理的铺垫。当然,白嘉轩也要负一定的责任。他对孩子太硬了,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不把孩子当孩子。一个情节是偏食,说停就停了,心硬的像石头。另一个情节是,白孝文向鹿三告状黑娃,白嘉轩知道了教育他不能告黑状。也许白孝文就困惑了,不是不让告状吗,怎么不说白兴儿偷钱的事也不对呢?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