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_1000字

(2019-10-16 11:49:33) 读后感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1000字

唐人街探案里有这么两段台词,\个体生命不同,但世间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注定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恶。\

\纯善或者纯恶的人是不存在的,就像一张平滑的纸一样。人都是拥有着很多面的,就像一张对折后的纸,才能稳稳的站立起来。\

那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呢…

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黑白分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却给所有笃信善恶分明的人头上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他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不但将“好人”的名号推向了深渊,而且颠覆了很多人对于善念的信仰。

津巴多教授从这个实验中揭示出一个重要的事实,好人也会变成坏人,而且转变速度很快,变化也很彻底。他认为,这种变化与我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个性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

当一个“好人”变成“坏人”的时候,不可能在一瞬间就完全颠覆了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底线,可是“变坏”的行为却在愈演愈烈,而到了最后,这些“变坏了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且能提出很多理由支持自己的想法。

借用魔鬼撒旦的故事,这个心理变化的效应便被命名为“路西法效应”。

卢旺达大屠杀也是“路西法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

与\从众效应\异曲同工,人是环境动物,谁也无法脱离身边的环境而单独存在。那些离群索居的人毕竟是特例,而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与人打交道,与环境相协调的,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非常容易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这种改变并不是主观强制的改变,而恰恰是无意识的,甚至在改变之后,当事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这虽然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但有时却具备十足的危害性,比如大权在握。

一件事情,也许你一开始认为是错的,但当你发现,身边的大部分人都说它是对的时,你会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最终改口,说它是对的。即便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还是会有一些疑虑,但你也会选择跟着大众的方向去走,因为潜意识里,你并不愿意成为鹤立鸡群的出头之鸟。

印象深刻的陈岩石,侯亮平,沙瑞金,易学习,能说纯善的人不存在吗……纯恶的人倒是很少见,也许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也会因为儿子的死落泪;也许临死前幡然醒悟,其言也善;也许哪怕再恶的人,心中也有一片要守卫的净土。难以想象,一个纯恶的人是怎么长大的……

但更多的人,都是对折立起来的一张纸。

什么环境?发生了什么?怎么应对?

太可怕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