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们仨》读后感_1100字

(2019-08-07 00:27:23) 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1100字

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

致《我们仨》

刚开始看《我们仨》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时,内心很压抑,很沉痛。用客栈和小船会面的方式,来描述她一程又一程的送走钱钟书先生,又是那样的唯美且富有诗意。

直到第三部分,描述他们一家人几十年来共同经历的各种风风雨雨,无论生活如何的艰苦困难,他们总是相互扶持,互相帮助,积极面对对人生中所有的艰难困苦,感觉他们一家三口温馨而又甜蜜,是属于让人羡慕的幸福美满的一家。

在社会动荡的几十年里,杨绛,钱钟书和钱媛一家三口人经历了我们现在和平年代,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有人选择流亡国外,有人随波逐流,而这“我们仨”却不愿去做“白华”,也不愿为了顺应当时的政局改变自己,哪怕日子再艰难,也初心不改。

看了他们的故事,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中国文人的高尚品德。

更让我自惭形愧!

如今,我们的国家强大了,物质条件丰富了,我们却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却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不幸之中,感觉社会对我们各种不公平,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贫乏。

钱钟书先生参与毛泽东诗选英文翻译工作时,因为身体不好不能换地方去工作,于是几个参与翻译工作的人,每日就挤在钟书先生由单位分配的只有几十平米大的房子里。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这间房,两壁是借用的铁书架,但没有横格。年轻人用干校带回的破木箱,为我们横七竖八地搭成格子,书和笔记本都放在木格子里。顶着西墙,横放两张行军床。中间隔一只较为完整的木箱,权当床头柜兼衣柜。北窗下放一张中不溜的书桌,那是锺书工作用的。近南窗,贴着西墙,靠着床,是一张小书桌,我工作用的。我正在翻译,桌子只容一沓稿纸和一本书,许多种大词典都摊放床上。我除了这间屋子,没有别处可以容身,所以我也相当于挪不开的物件。近门有个洗脸架,旁有水桶和小水缸,权充上下水道。铁架子顶上搭一条木板,放锅碗瓢盆。暖气片供暖不足,屋子里还找出了空处,生上一只煤炉,旁边叠几块蜂窝煤。门口还挂着夏日挡蚊子冬日挡风的竹帘子。

而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办公,住着100多平米的房子,却觉得工作太多,工资太少的人随处可见。而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文革时期,杨绛和钱钟书先生被批判,被欺负,有家不敢回,躲在女儿的宿舍中,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工作。杨绛先生翻译了《唐·吉歌德》,钱钟书先生完成了他的《管锥篇》。我真实的感受到伟大的人和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区别在哪里!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好人。看了《我们仨》之后,突然觉得自己有好多行为真的好卑劣,有无地自容之感!

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不成事,不是因为社会不公,不是因为条件不足,而是我自己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的心胸太过狭隘!

突然想到两句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