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原》读后感_1000字
(2019-08-31 02:26:32) 读后感 -
《白鹿原》读后感1000字
全书最敬佩的还是白嘉轩,坦坦荡荡,讲究原则的大丈夫,与之相比的鹿子霖,一切都从利益出发,太多算计和贪婪以至于阴损,令人不齿。
黑娃和田小娥这俩都能算是为害一方吧。黑娃但凡能前线打鬼子,也算是个敢作敢当的汉子,退而求其次加入游击队,也能称得上识得大体,然而他却只是在革命胜利前戏仅仅是投诚了而已。黑娃到头来也只是被本能欲望驱动的兽,虽然他有过反抗旧制度的行为,然而其思想观念,无论是为匪的“仗义”或是后来进祠堂祭祖,看得出还是旧制度的那一套。
至于田小娥,并不觉得这个女人身上有什么先进性。如果头一次跟黑娃还能勉强看出一丝丝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那后来跟鹿子霖、跟白孝文就是一个人从受害者到施害者的沦落。她与黑娃自始自终都在被欲望和本能驱动,如果说封建社会对他们造成什么迫害,那也只是没有给予他们公平的教育乃至于基本道德和常识的缺乏。
白孝文反而是个悲剧人物,他原本是个循规蹈矩的好人。有一种声音说田小娥的介入让他找回了自我,重新“硬”了起来,但是我觉得这种“唤醒”的结果只是放大了他人性中的恶。虽然他后来靠这种“恶”的手段把黑娃做掉,但估计也难逃WG。
现在的教育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自我矛盾,这种自我矛盾也逐渐导致社会共识的缺乏。一方面,我们不愿公开、彻底讨论WG,对于传统文化到底那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缺乏一致认识,这种暧昧就导致社会各个阶层对于“忠”、“孝”、“仁义”等传统道德有着各种各样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另一方面,如今主流宣传的理念太过抽象和高高在上,比如曾经八荣和现在的二十四个字,感觉完全是逆着传播理论来的,这么多字哪能记得住,不如“约法三章”,更不如“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
传统的不置可否,当下的又高高在上、流于形式,又不让自由大讨论,那就只能每个人由着性子来,裂痕也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整部书看完,是看到了白鹿原从整体到破碎的过程,旧制度推翻了,新制度就一定能诞生吗?
在我看来,制度是无数种社会共识的集合,它不是制定某条法律、换了谁领导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的社会的大讨论乃至大斗争,法律和领导只是这种讨论和斗争的结果而非原因。
这个世界并不是分为“是”和“否”两个部分,其中有大量不可名状的灰色地带,这就导致任何变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与其站在一旁冷嘲热讽,倒不如用行动去支持自己认同的理念,以争取让这种“理念”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