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900字
(2019-10-26 09:21:36) 读后感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900字
读书笔记写于17-04-11 21:20
吃完晚饭,有了闲暇时间,可以好好的写写读书心得了。一是在单位没时间长篇大论,二是短篇已经充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了,呵呵~~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
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次眼泪含在眼眶中。作者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阿富汗。曾经的田园风光、曾经的民族文化、曾经的灿烂文明,然而这一切都被战乱所抹平……
感谢安拉的安排,让我在阅读本书之前,有幸拜读了整本《古兰经》。了解了很多穆斯林的历史和知识,了解到《古兰经》的教义和圣训。加之平时对于时事和政治的关心,使我在阅读时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阿米尔终归是一个好人,他实现了对好友的责任、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找到了真主在内心的真实位置。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文字就是,阿米尔跪倒在医院,为割腕自杀的而被抢救的索拉博,发自内心的祈祷,念诵清真言:唯有安拉是真主,穆罕穆德是主的使者。(在书中,我用蓝色铅芯的自动笔标注了下来。)
回过头来,客观的看待此书的畅销,也和美国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有关。饱受战乱的阿富汗,不就是今时今日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吗。特别是叙利亚难民们背井离乡,跨越黑海、涌入欧洲,偷渡船只往往沉没在大海之中,海滩上孩子遇难的照片令人心碎~~
是什么在左右着这些国家的命运,我想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利益。超级大国的利益以及世界的格局问题。美国并不仅仅是救世主,也许还是战争的主谋之一。当然俄国也并不干净。这一切不都是利益驱动的吗。真正可怜的,是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和失去童年的孩子~~
火狱不在另一个世界,就在我们地球的某处,就在我们身边。天堂也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想,还是眼睛向内看,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积累善功,清静内心,那随处即是下临诸河的乐园。
备注:明天天气升温,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的低温结束了。真的挺高兴的,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文化中心也会有放风筝的人,每当看到风筝,我想,我会想到阿米尔的哈桑,两个快乐的少年,奔跑在故乡纯净的蓝天之下~~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