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1100字

(2019-10-08 22:10:13) 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1100字

看过《许三观卖血记》,心中难免泛起微微的涟漪,一如之前读《活着》那本书。余华的小说,总是让人读过之后不能平静。

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是因为小说赋予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在那样的年代里,一个有血有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在生活的洪流里,随波荡漾,在层层波浪中艰难求生,这种沧桑让人倍感无奈,继而引发淡淡的怜悯与同情。

小说的主人公许三观,愚昧、盲目、善良、宽厚,靠卖血撑起一个不易的家。纵观其一生,许三观经历了由自私到无私的过程。从一个不愿意将卖血的钱花在一乐身上,到最终宁可搭上老命也要卖血给一乐治病;从深恶何小勇,到最后亲自劝一乐为何小勇喊魂;从只考虑妻子的利益,到愿意为妻子、为儿子、为这个家付出,贡献自己……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他?是崇高的品行?是伟大的信念?不,不是。在我看来,是爱,是心底的善良,是对那个年代无情的生活磨难的妥协。一乐不是自己的儿子,但养了九年,多少有些情分。当小小年纪的一乐被两个爹冷漠地抛弃,无助地在街头哭泣时,任路人看了都会为之动情几分,善良淳厚的许三观自然难以坐视不理,加上考虑到许玉兰与一乐的血缘情分,只好妥协,继续把一乐当儿子养。面对生活苦难、人情冷暖,卑微的他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家中拮据,他被迫卖血;占人便宜,他卖血送礼来填补良心的空洞;饥荒年代,为让喝了57天玉米粥的家人吃上一碗面条,他又去卖血;后来,为了几个儿子,他一次又一次,几乎疯狂地卖血,这已经和最初那个爱摆谱、只顾自己冷暖的他判若两人。生活,将原本有棱有角的他渐渐地磨成了鹅卵石。不仅仅是他,还有许玉兰、李血头、何小勇的妻子,以及那个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大跃进、文革、饥荒消磨了每一个人的体面、自信,乃至尊严,却让生、老、病、死更加清晰而深刻。卖血养家,度过艰难岁月的人,终有老去,不再有用的一天。当自己的老血没有人再愿意收了,那种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贡献感也随之而散。那些年的付出、那些年的妥协、那些年的辛酸,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似乎被生活淘汰的他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于是痛苦万分。不仅如此,还有对未来磨难的恐惧,卖血,那把助渡难关的金钥匙不灵了,今后的他将失去可倚靠的大树、可避风的港湾,因而彷徨。

穷苦的岁月,无奈的妥协,这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之前原本不喜欢现当代的小说,因为不愿感受这种时代背景。但读过余华的这两本小说,我有些感动了,有些接受了。余华笔下的悲惨人物带我体验了贫苦小人物的喜乐苦悲,更领略了那一代人的成长与辛酸。

本以为小说会以悲剧结尾,但是并没有,一乐好了,许三观也可以尽享猪肝黄酒,结局尚好,却依然有种淡淡的悲伤在心底弥漫……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