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_1300字
(2019-10-08 21:00:57) 读后感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1300字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印度裔美籍人),他是个伟大的医生,之所以说他伟大是因为他敢于说出真相。这是一个拥有良心和高尚医品的医生给读者作出的诚实告白。
人生无常,如何面对疾病、衰老、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课题,然而这一颗却长期被人忽略了。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发生,可人们只习惯被动接受,少有人思考除了医治疾病之外如何给人予心灵抚慰与最好的关怀。
《告别》着重地谈到不可逆转的衰老与死亡。指出:“医疗是个充满英雄主义的行业,当病情严重到不可解决时医生也不愿给出明确的答案。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人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书中举了很多案例,让人清楚现在的医院与病人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
一是“家长型”,“医生最明白”的模式。即我们是医学权威,目的是确保病人接受我们认为对他最好的治疗。
第二种关系被称为“资讯型”,同家长型正好相反。医生告诉患者事实和数据,其他一切随患者来裁决。
三是“解释型”:医生的角色是帮助病人确定他们想要什么。这是现在人们觉得最好的一种医患关系。
书中用了较大篇幅谈到老年人的处境及社会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关怀发展状况,从最初的救济院️疗养院️养老院️老年人辅助中心,感觉最好的是老年人“辅助中心”。
其中有三段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第一段是辅助中心的发展及变形,这一段谈到威尔逊于1983年至2000年期间在美国建立和发展的184家以老年居住形式的"辅助中心"。后因辅助生活概念的流行,许多开发商到处滥用。董事会要求获得更多的利润,威尔逊放弃了这个项目。
第二段是大通疗养院,即托马斯医生为其所做的创新,目标是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和无助感。”为了攻克这三大瘟疫,给疗养院注入一些生命。在每个房间里摆放植物;拔除草坪,开创一片菜园和花园;并引入动物。这些举措,效果不错,给疗养院带来了生机。
另外一段是作者介绍他父亲得癌症后的情况,作为医生世家在疾病和衰老面前也是那样的无能为力。看到这一段,心情很复杂,也挺悲观的,真是想象不出或者说是不敢去想象普通人遇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一种悲惨境况。
全书读完心里拔凉,但颇有收获。我觉得其中心思想可以用作者的这段话来概括:“因为我们的文化拒绝接受生命周期的限定性,以及衰老与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我们的末期病人和老人才会成为无效治疗和精神照顾缺失的牺牲品。好在我们的社会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待解的问题,我们正在为生命的末期关怀开辟安宁缓和医疗(临终关怀)的新路径。到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葛文徳医生的《最好的告别》,充满人生智慧,文字简洁流畅,内容真实感人,很有现实意义,是难得的经典之作。每一个人都应读一读,无论是年轻还是衰老,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是一条单行线,生老病死的进程不可逆转,以一颗宁静的心坦然面对生活和命运给予我们的一切。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