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_800字
(2019-09-17 18:48:04) 读后感 -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后感800字
首先,要感叹一下,这本书用了半个月才看完,本应两个星期的,因为种种原因被推迟了。其次,还要说一说做读书摘录的感想。以前做笔记都是一贯的摘抄,遇到好的句子,抄下来。但这次笔记有了一些表格,人物表示,对比,图形等一些能直观表示观点的辅助工具。而这种笔记也更有趣,而且发现,不同类型的书,可以用不同的笔记形式:小说可以多谢一些观点,可以摘抄有哲理性的句子;干货类的书或者说是思维类型的书可以用图形的形式记录;精神需求类的书,可以摘录,然后多写写自己的想法,有益于独立思考。真的,思考非常重要,尤其是通过自己的脑子得出的结论,这个时候,“我”是主体,而不是别人给我灌输思想。
看这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给我了一个冲击力:买房。不,是租房,租房要比买房有更多的自由性。听多了买房,又看到租房的好多,又想想,是啊,通过租房节省的钱的确可以投资其他方面。可是,对于男孩子来说,应该会考虑买房,因为大部分的女生还是向往稳定,有自己的小天地,没房子就不嫁人的那种。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物质女。况且也是,各有各的观点,对于富裕,手头宽松的男生,应该是会买房的,而不会来回奔波。古典老师讲的,还是有局限性的,仅仅局限于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
第二个,就是对于职业选择,也算是规划吧。“2010年最需要的职业,在2004年根本不存在。”是的,很赞同这句话,不要规划太多年,三年五年足矣,不用太多。曾和男朋友谈论过这种问题:你现在做的事是你10年前最希望或是想过的吗?答案肯定是no。但是却是近两年想过的。所以,合理的规划才是做好的。
第三个,是和父母有关。很喜欢古典老师对于“我不爽――父母不爽”和“我爽――父母不爽”的剖析,发表观点,很赞同。大概是因为经历过类似的案例吧。
最后一个,三脚架:自我+家庭&团体+职业。少一个都不行,那么三脚架就不稳定了,就会倒塌。“你可以不上班,但你不可以不工作。”这句话送给自己,送给几年后的自己。谨记。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