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_800字
(2019-08-05 00:42:57) 读后感 -
《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800字
“我的文字是高山上的空气,弱者读之有受寒的风险。
郁达夫的这部小说,多篇充斥的是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在这儿有着明显的地位。
大约是两年前的时候看太宰治《人间失格》,也有过类似的颓废与色欲。
就感觉,阅读这类作品,最好带有一定的观望感,像“看”与“被看”的关系最好。我在开篇引用尼采的一句话,倒不是说郁达夫、太宰治的作品有多晦涩,而是青年阅读这类作品,如果完全把时代的隔膜抛去,完全进入作品,很容易产生人生的幻灭感。
讲个故事吧(^ρ^)/先前看完《人间失格》的时候,去网上搜了下对这本书评价,看到一个故事挺触动的:一个姐姐经常送书给小商铺的妹妹(大概是初中生),一段时间后,姐姐路过商铺,听到小妹妹的妈妈在说女儿退学了。姐姐晃到书桌上被翻烂了的《人间失格》那一刻,就产生以后再也不送书了,因为潜意识里她觉得很自责。
难过的时候、还不够辩证的时候就先放放这类书,也挺好的。就像二十岁的时候看不下托尔斯泰的作品,走不进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这都再正常不过。
郁达夫的小说更多是时代赋予了它深广的意义。二十年代鲜少袒露肉欲、输出性色的文学市场,郁达夫站出来,他开始“独抒性灵”,无处不在的是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他的作品中,得以窥见道学笼罩下人心真实的一隅。若要放在当代,这类作品可能算不得什么。但恰恰是在尚未完全开化的二十年代,郁达夫反映社会现象、暴露社会罪证、袒开灵肉爱欲的一系列作品,具有自觉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文学先知精神。
说下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篇作品吧,是《迟桂花》,难得治愈、难得清醒。
他在朋友新婚上的致辞我印象格外深刻,他说,“则生前天对我说,桂花开得愈迟愈好,因为开得迟,所以经得日子久,现在两位的结婚,比较起平常的结婚年龄来,似乎是觉得大一点了,但结婚结得迟,日子也一定经得久。”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