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_2300字
(2019-09-01 15:57:44) 读后感 -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300字
月亮和六便士,我觉得写这本书的书评真的是颇有难度,因为无论如何引经据典或者堆砌词藻似乎都离不开李继宏的导读部分。似乎我的想法都已然囿于其中,不得脱身半步。当然,若李继宏先生的导言谦虚的讲是抛砖引玉的话,那我的想法自然是不值一提了。
如此,就从小说的第二章来引入话题——
躁动不安的年轻世代在意识到他们的强大之后早已登堂入室,这些人夺门而入,抢占了我们的位子。空气里充满了他们喧闹的喊叫声。有些为老不尊的长者滑稽地模仿年轻人的吵吵嚷嚷,想要证明属于他们的时代尚未逝去;他们像最有活力的后生那样振臂高呼,但喊出的口号是那么的空洞;他们就像人老珠黄的荡妇,试图通过梳妆打扮和卖弄风情来重获青春永驻的幻觉。那些较为聪明的前辈则大大方方地让开道路。他们无奈的微笑中带着些许宽容的嘲讽。这些人记得当初他们将踌躇满志的前辈踩在脚下时,也正是如此大叫大嚷、出言不逊;他们还预见到这些高举火炬的勇士终有一日也要让出他们的位子。
事实证明,毛姆的确在这场博弈中获得了胜利。在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日渐式微之际,毛姆以其作品力挽现实主义之狂澜,不啻于对文学界异军突起却目中无人的宵小之辈以当头一棒,击碎了他们聊以自诩的优越感。
不过我认为,毛姆并不是对现代主义文学有所抵触,正如结尾所写的那样——
- 他记得从前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到十三只上等的牡蛎
毛姆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用现实主义来表现现代主义主题无疑是迥然不同的一种手法。他在小说里塑造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产物——他抛弃妻儿,他自私且冷漠,对于外界一切都漠不关心。但同时他又为了追求理想而远走他乡,承受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楚。
这种对人物性格的塑造的方式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关于斯特里克兰是以保罗·高更为原型来塑造的,我认为在此方面无需过多深究,只需了解高更的生平作为参考即可)
因为作者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是非功过,皆由你来评判——有的人对斯特里克兰的贬低多于他的成就,另外一些人则相反。个人认为,这两者间,没有对与错。而斯特里克兰是品德高尚的绅士或是性格乖戾的残暴之徒也并非是小说讨论的重点。不过既然提到这里,姑且就妄言分析一二。
———————————————————
- 性格乖戾,自私冷漠是不是斯特里克兰作为天才身份的挡箭牌?
- 斯特里克兰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而去追求他所谓的理想,这两者是否真的是一对矛盾?
- 关于斯特里克兰太太、斯特罗夫、斯特罗夫太太的一些见解
——斯特罗夫是个非常戏剧化的人物,他就类似于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老好人”——以至于他的妻子跟斯特里克兰跑了却还是苦苦央浼,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后来有人指出,这是因为他是真正热爱的是艺术,所以他才会对斯特里克兰百依百顺,以至于被戴了绿帽子也能默默忍受。
——斯特罗夫太太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她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和他结婚也只是为了感激。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愈发感觉内心身处的不甘和愤懑之情似乎要喷薄而出。她选择背叛自己的丈夫,但这不一定意味着她一开始是爱上了斯特里克兰。他那乖戾和那具有兽性的面庞,无疑都吸引着这个身边整天围绕着一个不落俗套的丈夫的女人的心,也许最后她爱上了他。那么对于她的自杀的设定,还是比较符合逻辑的。
———————————————————
最终斯特里克兰的灵魂超脱了他的躯壳,完成了与他画作的完美融合。在塔希提生活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有意义的时光。人们都只顾着脚下的六便士,唯独他在追赶着月亮,他实现了自己的毕生夙愿——不是因为他死后的声名鹊起,而是在他驾鹤西归的那一刻,他实现了自我,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后半生。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了不起的盖茨比》引用这句话是想说明,无论天空的皓月也好,还是脚下的六便士也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观,我们不能以己之意度他人之腹,企图用自己的观点来绑架别人,乃是大错特错。
美中不足的是,在这部小说反映出太多作者对女性的偏见,我想这应该和作者的某方面倾向有关,所以评分扣去一分。无奈微信读书的评分系统是五星制,故评价4颗星,剩下的那一颗就让它与月亮相伴吧。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