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_700字
(2019-08-14 02:58:21) 读后感 -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插图本)》读后感700字
毛泽东选择了诱敌深入战术,诱使国民党进入不熟悉的山区。这样,毛泽东以空间为交易,赢得了对时间的控制。他看着敌人散开,等待着其弱点明显出现,然后以能抽出的最多军力猛扑过去。这种策略他称之为“以十对一”。
这种战术是灵活的。灵活的战术让毛泽东的部队能够利用其与周围农民的良好鱼水关系。对一支敌人数量远超出自己的武装来说,这十分必要。在第一次“围剿”运动中,蒋介石投入了10万军队对付毛泽东的3万人。第二次,他调集了20万人对付毛泽东的3万人。作第三次努力时,蒋愤怒地飞往武汉亲自指挥,他有30万人可支配,而毛泽东只有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第三次反“围剿”的结果是毛泽东若干年来最好的补药。数万国民党部队向共产党方面投降,多名国民党将军被杀死,还有不少投奔到毛泽东这方面来。朱德、毛泽东的部队缴获的步枪之多,是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他们在战利品中发现了几部奇怪的机器,他们既不认识也不知道怎样操作——无线电设备。占领福建漳州以后,毛泽东和一个年轻女干部曾志(陶铸未来的妻子)一起来到一所中学,它因有一个很好的图书馆而出名。他在图书馆查阅了一个小时。“曾志,给我找几个箱子,”他说,“我们要把一些书拿走。”曾志装了三四箱书,和毛泽东一起回到江西。[38]
1931年夏天,毛泽东写了他最抒情的词之一——《反第二次大“围剿”》,这个题目对如此令人激动的诗句来说好像太平淡了: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39]
毛泽东和朱德或许能击退蒋介石,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