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_1100字
(2019-08-19 04:19:48) 读后感 -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读后感1100字
给每个“维罗妮卡”
自杀未遂的维罗妮卡被告知生命只有一周,在精神病院维雷特遇见各种“正常”或“不正常”的人,在最后的“生命期限”里释放自我、思索人生。
一直思考着故事为何要设定在精神病院,或许精神病院是一个打破常规开辟全新角度的地方吧。正常人活在这个社会既定的标准里,没人去思考标准因何而定,没人认为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思考需要标新立异,因为现实让你无法停下来思考,你就像机器一样重复着日常,或者因为人都很懒,标新立异多累啊,按照前人的路走多不费劲呢。但是,疲于机械重复的维罗妮卡还没有仔细思考这一切就决定用安眠药结束自己的人生,还没有醒过来的维罗妮卡是很多人的缩影,用某种极端的方式逃避日常。
然而,维罗妮卡很幸运。她在自杀未遂后被通知还有一周的生命,在这“最后的生命”中,她遇见了曾患恐慌症的律师玛丽,还有让她释放自我且欣赏她演奏钢琴的爱德华。她有幸好好利用了这“最后的时光”,而维特雷的其他病友也因这个年轻女孩的到来开始重视自己的现状。
我们都是这维特雷小社会中的一员。很多人都有着与爱德华一样违背父母期待的经历,或者与玛丽一样突然坠入低估的恐慌,或者,比如我,和维罗妮卡一样拥有枯燥平凡毫无主见按别人的期待和标准而活着的人生。以前我爸总是说:“我今天劝你,你也不会听,因为你只会在摔了吃亏了之后才会理解我的意思。孩子总会反驳父母的话,觉得父母之见是谬论,但是人的天性,但等你理解了父母的意思就已经太晚了。”虽然表面上他并不指望我立刻听他的劝,但很显然,他在尽力地告诉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在这里并不是急于反驳他的想法。确实,“与自己的生命作对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也是。父母,或者老师,或者自诩有着很多经历的人,倾向于打着“我为了你好”的口号,告诉你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我以为,任何成功的人士永远都没有资格主导你的人生。我也想相信所有给予指导的人都是带着善心,而这并不是对他人人生指手画脚甚至干涉的理由,这只是道德绑架。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你也没有必要复制他人的成功或者人生。
当我写下这些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会有很多人赞同。人多么需要认同感啊。是的,但如果我欣然接受别人给我的安排,我不会因为弯路而受伤,我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有人是单打独斗的战士,也有人需要战友;有人不忿世俗的安排,也会有人安于规划的道路;有人想深入地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有人想追求实在的房子和车子。没有谁比谁高贵或高尚,没有谁比谁不切实际不踏实,“对于自己的生活,你不需要对任何人作出解释”。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