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_1200字
(2019-10-09 08:53:28) 读后感 -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比起伟人传记,它的视野更加的开阔,格局要大很多,比起时代性的历史以邓为叙述中心,历史娓娓道来更有一个集中指向性。
书中不仅仅讲了邓小平时代的问题、事件,做法,这个时代的人物,还提到了这个时代与毛浙东时代的连续性,与中国历史的连续性,邓开启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变革,中国由一个农村人口,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开始向工业为主,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的转变。这个是作者总结得出来的,当然邓当时有没有这样的蓝图是不得而知的。
邓对一个具有非常强的争议性问题时,首先不去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具体观点,而是直接着手去做,让事实来说话。这个对于我个人来说,今天自己开始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喜欢跟别人议论一番是完全不同的,当自己在和他人做无谓的争论时,消耗大量的信心和个人的经历,然后自己变得越发的犹豫不决,止步不前,没有丝毫的成就可言。
其次有时候做一些事情老是有人无理的干涉,或者反对(虽然他们有时候是抱有着善意),可是我才是最了解当下自己处境的人,继续与否还是得取决于自己,他人的意见应该在实践中去吸取,不必畏惧少说多做才是正道。自己完全可以先搁置他们的争议让事实来说话。一面拖延一些不符合自己的建议,一面加快速度和效率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周恩来和邓小平紧密的关系,自己以前看《少年邓小平》《少年周恩来》时,少年邓小平在法国这段时间,周是非常关照他的,自己写的东西都是由他去印刷,和他聊中国的问题,周领导当地的旅法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时候,经常是带着邓去参加会议之类的,让他成为自己的副手,周去苏联以后,邓就成了领导,再到后面的长征,文化大革命,新中国的外交,周恩来总理时,他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副总理,这一路上周对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周邓二人即像师生又像是忘年的同志,周将自己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川大地 ,邓将自己骨灰撒向海洋(也许是说没有完成台湾统一,是他最大的一个遗愿)。
周用一生去践行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都在为着民族的发展而努力,至死方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邓的文选里没有华丽,逻辑非常强的辞藻,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蕴含着多少的爱啊。革命的年代里流血牺牲是常事,官场肯定会有明争暗斗而他们却一直再坚持着,这个应该不是某些人所说靠着一股权力欲望就可以的吧,应该还有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渐发展、浓厚的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
“沉着冷静,仔细观察,稳住阵脚,有所作为”是邓留给继任者的指导方针。作者写邓引入的一场空前的变革,深深的影响了那个时代每个人的生活,但是也留下了许多问题。
当时的那个时代的问题有的在江时代就得到了解决(减少),有的在胡时代解决了(进一步减少),有的则累积到了现在,这些问题是越发的严重,那些严重的问题也许就今天这个时代所面对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慢慢在模糊中看到了格局,看到格局才知道格局是需要自己提升的,自己格局真的太小。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