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_1900字
(2019-09-22 20:18:58) 读后感 -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900字
家是港湾,爱是退路
我们生而为人,在家人的簇拥下来到这世界,又在家人的唏嘘中去往天堂。家人,家庭是围绕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话题。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父亲母亲一直陪伴我们,而他们所给予我们的影响也是深远流长的。一个时刻给予孩子充分关爱的母亲,会让这个孩子内心充满足够的安全感,自我价值存在感得到实现,同时在往后的生命中多是重复童年的幸福。如果母亲对于婴儿的举动不予回应,甚至将之放之任之,这个婴儿会是内心缺爱的,这样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或者说不完全的,需要后天足够的磨练才可以心中有爱,也有甚者重蹈覆辙,不幸一次次重演。
未曾经历过养育小孩,对于很多文中要点难以感同身受。但是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女儿,我宁愿你不善良》中那些最终不幸遇害的女孩儿多少和父母的教育有点关联。有一对父母奉行“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观念,带着女儿出入高档会所,听高雅音乐接受艺术熏陶,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所以女儿最终成长为一位小公主,整日欢天笑语,相信世界美好,却在面对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却在偶尔有人背叛她时觉得世界都塌了,却容易相信陌生人葬送自己的生命。所以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对的,怎样才可以培育出一个较为完美的孩子,我想这答案怕是没有,每一对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经验不足,不仅经验不足,即便第二次有了孩子,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第二个孩子和第一个孩子本质上又大不相同,所以同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两个人。只能说作为父母,既然选择了创造一个生命,就该为这生命负责,参与这生命的成长,爱他呵护他,同时又要坚信他是一个独立的人,要学会尊重他,不能试图去左右他,终有一天他自己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家中不仅有孩子,家中最重要的是夫妻,夫妻同在才组成了一个家。从最初的爱情演变到亲情,这需要日日夜夜的相处,两个人的慢慢了解,信任的相互建立。我并不觉得爱情变成亲情有多可悲,想想这世上有除了血缘关系外的亲人存在,实在是一大幸事。只是我们每个人在婚姻关系中都会不自觉的重复童年的渴望,缺少母爱的人愿意找一个爱自己如命的女人,缺少父爱的人愿意找一个高大有安全感的男人,似乎我们兜兜转转都是童年时做了一张试卷,往后的岁月都是拿着错题修改,对的题炫耀的样子。
独立的人,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存在。这才是正解,在选择一段婚姻时正视自己的内心吧,不仅要向内看自己,也要学会向外看半伴侣,不仅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也要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是且不愿意为他而改变,那就最好分手,以免日后悲剧上演。爱情亲情中心的交流感受的交流尤为重要,我想爱情不止是你生病时他送来的药,下雨天他撑来的伞,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懂你,你是否了解他,你说昨夜西风凋壁树,他说妈的,天真冷。。。。还怎么交流。你说你愿意为生活奔波,他却不仅不送来热粥却埋怨你不够体贴想尽方法让你弥补这所谓的体贴的空缺。。。。。这种就该当断则断,不要浪费自己这不多的人生。前期关系还好把握,婚后为琐事缠身,想必变质的关系太多太多,这其中如何把握,需要两个人前边足够了解,更多的给予对方尊重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长久。
本书对家庭夫妻,婆媳,父母子女关系的分析很透彻,以至于让我觉得每个家庭都有问题,其实这实属多虑,有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反而可以让家庭成员彼此加深了解。
我本身是一个相对较独立的人,这和父亲对我的影响关系颇大,他是那种看到我跌倒让我自己爬起来的人,他是那种在我困惑时无时无刻不解答的人,这样的父亲让我在往后的岁月里敢于直面挫折,我内心也并不恐惧挫折。同时这样的父亲让我在某些方面也有所欠缺。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家庭意识很淡薄,我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无时无刻不和父母保持联系,比如今天中午吃了什么,下午去哪里玩了都要报备。我也不太喜欢和朋友分享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骨子里觉得没有必要,他们的大事我在场就可以了,有时想想这也是某方面的欠缺吧,因为父亲对我影响太大,而他很少关注我的生活,更多的是一些其他方面的成长。我也甚至有些鄙夷做什么事都需要父母同意的人,我从来都是做了决定征求意见考虑意见最后意见再做决定,这样才是一个完完整整独立的人。被父亲造就成这样一个独立的人后,就会很容易感动,别人一句关心的话,甚至相对体贴的话都会让我觉得很珍惜,所以也才会坚定心的交流胜于一切。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大到上学交什么样的朋友,谈何种质量的恋爱,拥有何种性格的伴侣,创造何种氛围的家庭,养育何种形态的孩子......
家会伤人,但更多的是家拥抱了我们,让我们从感受到爱,感受到分离,感受到各种情绪。
有爱的家永远是港湾,存爱的心永远不会冷,我们都有一个退路就是爱。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