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_2100字

(2019-09-23 08:29:52) 读后感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2100字

《我是马拉拉》,女性教育的代言人

文/君向何兮

01.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

《我是马拉拉》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

16岁的女孩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塔利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受多方帮助,她奇迹生还。

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

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02.多次了解马拉拉,惊艳于她的不平凡。

第一次了解马拉拉,是在大一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她在联合国的演讲以及一段艾玛对她的采访视频。那个时候我只知道她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对于别的事,毫不了解,但还是惊艳于她为女性教育发声的勇气。何况,她面对的劲敌是塔利班政府和巴基斯坦千百年来的教育陋俗。

第二次了解,是看百度词条,看过,惊艳于她中枪时的坚强。我和她或许同龄,却有着天南地北的差异。想起当时课堂上英语老师的问题:“想想马拉拉,再回头看看你们自己,人家十多岁已经开始在联合国为女性教育而发声,那么你们呢?二十多岁还在追剧打游戏修仙,遇到点困难就怨天怨地,你们觉得应该吗?”其实那个时候,我知道不应该,却还是偷偷看着手机上的百度词条,然后忘记听老师讲下文。

第三次了解她,是一位书友送我这本《我是马拉拉》的自传,这本书在书架搁置了好久,快放假了,开始读它,结果停不下来,一口气看完了。很感谢那位同济大学的书友,让我在这本书中收获很多东西。第三次了解她,惊艳于她面对困境的坦然。再回头想想自己,一有点困难,就怨天怨地,心理生理承受能力都太弱,需要有太多的改变。

03.马拉拉,也是位中正的穆斯林女孩。

当全世界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在误解伊斯兰世界的时候,马拉拉以一个正面穆斯林的形象出现,告诉大家中正的穆斯林更注重和平和教育。其实以前我也对于很多人对穆斯林的误解而着急,总会和别人争论,现在明白了,恐怖主义压根与伊斯兰没关系。伊斯兰的信仰是让我们做一些好的事,善乃信仰的本质。反之,自己非要做非法的事情,非要犯罪,非要不公平,不公正,信仰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回到书上,马拉拉受自己父亲影响,通过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向世界发声,宣传人人受教育的权利。有人说,很难想象巴基斯坦女孩的教育问题,其实中国又何尝不是这样,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平衡。在全世界,教育本来就是很多国家的霍乱,只不过是霍乱的轻重缓急有所不同而已。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知识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你没有知识是一定改变不了命运的。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这段话说的是事实,可我觉得农村孩子虽然很难上好大学,但在我们国家,除了很多闭塞的地区,大部分人还是可以上学接受教育。可在很多穆斯林国家,女性教育有太多阻碍,令人心痛。这个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千千万万个马拉拉和艾玛为女性教育发声,因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

有位书友说:“没有对比就不知道自己拥有的究竟有多么珍贵。马拉拉不仅是巴基斯坦的女儿,更是全人类的女儿,她为人们受教育的权利所做出的努力和斗争将鼓舞更多的人去改变这世界。”对啊!她在鼓舞并改变着世界,而我们呢?

04.《我是马拉拉》,不仅仅是一部自传,更多的是一种为女性教育发声的号召力。

一个战乱频繁的国家,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养育了一个热爱人民的女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而她刚正不阿的父亲齐亚丁·优素福扎伊则获任为联合国教育顾问。

《我是马拉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自传,也不仅仅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它更多的是一种为全世界女性受教育发声的号召。虽然这本书有过文学渲染,但至少马拉拉的故事有一种精神令人感动。

而且书中巧用论证,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多种多样。这些论证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真正读一本好书,也会是一场文学修行。

尽管这本书中文版翻译有些无力枯燥,但还是不能否认这本书的价值,向所有爱书之人推荐这本书。

美国时代杂志发言:“塔利班试图让这个巴基斯坦女孩沉默,但却放大了她的声音。她现在已成为世界女性争取权益的象征。”

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看懂它的英文原著。

也希望终有一日,世界上不再需要,亦不再有马拉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