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_4000字
(2019-08-22 07:41:38) 读后感 -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4000字
变量[微笑何帆
]1、慢变量中找小趋势
(1)慢变量—变化的真正原因,慢变量就是一种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的趋势。
(2)小趋势—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虽不占主流地位,却能引起社会风尚的深刻变革,彰显力量。
2、五个变量
(1)中美贸易摩擦
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导致变革,变革的方向加上变革的速度才共同决定变革的收益,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受不了了,如美国反对,英国脱欧等,因此,逆全球化是个很大的变量。可能的解决办法:发展核心技术。比如共同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力可能是一个量级的
内政决定外交。我所看到的大国博弈这个变量中出现的新变化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群想要下车的人,他们不愿意让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感到眩晕,要求把车停下来,想要下车
(2)技术赋能
核心技术重要,我们有优势的应用技术也同样重要。技术要与市场匹配,技术要为人赋能。
除了极少数石破天惊的突破性技术外,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已有技术的“混搭”。边缘地带、交叉地带往往更容易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对新技术进行调整、改造,才能为更多的普通人赋能,并进一步创造出新的需求,直至重建一个更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3)新旧融合
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传统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经验,这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无法替代、不能忽视的。我们看到的小趋势是:有的传统企业已经学会了新兴行业的打法,它们就像老兵穿上新军装一样,会从一个别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发起反击。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兴行业正在拼命向传统行业学习,大量的老兵也在涌入新军。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对所有的传统产业发起“降维打击”,相反,互联网行业自己的发展已陷入低谷。你不能只锻炼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你还必须对传统保持足够的谦卑和敬畏。
(4)自下而上(的城市发展)
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创新。我们观察到的小趋势是:“多核城市”是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收缩”,而保持了开放性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实现“精明收缩”;很多城市、很多社区正在爆发“颜值革命”,街道和社区正在变得更美、更有生活情趣。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用生态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要尊重基层创新,千万不要低估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5)重建社群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重建了社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人们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学会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我们观察到的小趋势是:在某些地方,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于条件的变化和核心人物的推动,出现了一种“从云到雨”的趋势,原本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虽然重建社群的力量现在还很弱小,但假以时日,这种力量将大大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公共秩序。
◆ 猜猜谁在敲门
在最近的10年时间里,3C产业(即电脑、通信和消费性电子产品,英文是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sumer Electronic)也开始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中,第一梯队是所谓的“四大家族”,即瑞士的ABB、德国的库卡、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这4家企业。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如新松、广数、珞石等也开始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 水稻和稗草!拼多多依靠的依然是生产山寨产品的制造商。根据天风零售的一份报告,拼多多家电销售排名前100的商品中,涉嫌假冒品牌的产品共有39个,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为57.82%,在销售量中占比为63.37%。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母婴、食品饮料、服装等各类产品中
◆ 群众路线!中国至少有两个独特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可以称为“工程师红利”。是的,中国的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已经越来越高,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搬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去了,但我们还有大量廉价、优质的工程师。 第二个优势是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红利”。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最终只能落地到中国,因为只有中国才有足够大的市场,只有中国才能够让这些新技术商业化。高铁就是一个很好的
◆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的生长?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很简单。虽然战争带来了城墙,宗教带来了神庙,但经济史学家认为,城市是交易集中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产物。著名历史学家、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过,没有市场就没有城市,同样,没有城市就没有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市场。城市普及了市场。他坚持认为,不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处于什么位置,“一座城市总是一座城市”。[插图]他的意思是说,城市必定要说同一种基本的语言:城市生活要得到农村持续不断的支援,要从四面八方汇聚人力,城市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每个城市都要与城郊和其他城市保持联系。从长时段来看,交易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城市的发展是自发的,城市的空气是自由的。
2018年,我们观察到一些信号。这些信号表明,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已经无法持续。第一个信号是土地的流标。往年在土地拍卖的时候总会出现一掷千金、举座皆惊的“地王”。2018年没有“地王”了,取而代之的是土地流标现象增加。中国指数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1—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流标890宗地块,这是近年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
第二个信号是很多标杆性的房地产企业纷纷改名。一向号称是房地产界“先知”的万科去掉了公司名字中的“房地产”三个字。2012年万科就预测房地产市场已经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如今,万科更是提出:最高目标是“活下来”。预感到风向变化的不仅有万科,保利、龙湖、万达、合景泰富、时代中国、朗诗绿色也都悄悄地拿掉了公司名字中的“房地产”等字样。不知前路何方的房地产商在风中凌乱:恒大要造汽车;碧桂园既要养猪又要造机器人;招商蛇口要造邮轮。第三个信号是收缩城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龙瀛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康等研究城市的学者在2018年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报告,他们考察了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特征。[插图]你可能没有注意到,虽然所有的城市在做规划的时候都想进一步扩张,但现实情况是:城市不会总是扩张,有的城市已经开始收缩。表征收缩城市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城市人口下降。一想到城市收缩,人们就会想到房价下跌、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我稍后会告诉你,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误读。收缩城市并不都是传说中的“鬼城”。“有幸”上榜收缩城市名单的,不仅有山西吕梁、甘肃定西、内蒙古乌兰察布这些内陆城市,还有广东东莞、浙江义乌这些沿海发达城市。收缩城市在东北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片出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城市扩张,自然就有城市收缩
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城市抗风险能力更强。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基层网络越广阔的城市,越容易快速地形成反应机制,因此也越容易进行自我迭代。2018年,我们已经观察到了类似的迭代:一部分城市已经实现了自下而上的“精明收缩”。换言之,尽管城市的规模缩小了,但毫无衰败的迹象,而是变得更加精干、健康。自下而上生长起来的城市甚至会更美。
◆ 企业必死,生态永存
张瑞敏说:“我早些年曾经问过杰克·韦尔奇,他选的接班人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接班人往往没有创业者的那股冲劲儿,不太可能具备创业者精神,所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有问题。凯文·凯利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所有的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原因是企业总想成为帝国,而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命体。靠原来那种圈定接班人的做法,想让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我们不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帝国,而是把它变成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 在菜市场遇见城市设计师
未来的城市不一定都能扩张,假如城市不得不“收缩”,该怎样才能像瘦身一样,瘦了更健康?未来的城市将深受互联网影响,城市空间布局会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位置、位置、位置”的传统房地产“金律”很可能不再适用。我们会看到,城市里会爆发一场“颜值革命”。这场“颜值革命”来自哪里呢?归根到底,它来自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量
◆ 城市盯梢者
何志森教学生什么呢?他教学生怎样去盯梢,怎样去观察街心花园里的流浪汉,怎样去看城管抓小贩,怎样区分流浪狗和家养狗的活动范围,怎样在春节送人的礼物中装上GPS定位器,跟踪礼物被一家人送给另一家人时沿途留下的足迹。为什么要教学生去盯梢呢?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何志森说,跟踪是连续的观察。你要是能学会停下来、慢下来、趴下来,就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细微之处。处处留心皆学问。
◆ 谁是东莞人?2017年东莞的GDP总量为7 582亿元人民币,是海南的1.7倍,是宁夏的2.2倍,是青海的2.9倍。东莞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创造出的GDP多达3亿多元,地均GDP超过了广州和厦门,是苏州的1.5倍,是南京的1.7倍。
◆ 颜值革命。一个城市中的老城、旧城和城中村蕴含着一种持续演进、自我繁殖、自我更新的能量,它们也是保护城市发展的“湿地”。
◆ 阿那亚和范家小学
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人只关心自我私利,但大家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并没有泯灭。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只有重建集体生活,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我看到的第五个变量就是:重建社群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