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_1900字

(2019-08-19 06:19:49) 读后感

《时间的朋友2018(精校版)》读后感1900字

第一个三星“书评”

演讲稿不错,总结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察,以演讲的形式在数小时中紧凑的提醒你,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深信不疑,我相信再过一个周你就不记得当时的激情,当时的赞同。

小趋势

按照罗的说法,小趋势是什么?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不错,可是你扪心自问,真的能够抓住这里的小趋势么,我想历史上在伟大的人也不会一直能够抓住小趋势吧,但也不能否认小趋势,而纵观历史,正是这些所谓的小趋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更迭。那么为什么当这次说到小趋势引发那么多的共鸣呢?我想借用罗的还原思维谈一下,这是一种以过来人的眼光对过去做出的抽象综述。用现在的眼光看历史问题,我认为这种大前提都错误的结论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如果我们还原历史,回到所谓小趋势开始的地方场景,那么能够抓住小趋势么,历史抓住了,那么发展影响5年后,当时的初心还在么?当初看好的东西还在么?

我想借用马克思主义中讲到的事物的发展说,那就是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我想这个偶然性和小趋势应该是可以画等号的吧,这里不再深究,为什么说通过这一次演讲却把我们思想中已有的东西唤醒呢,后面我会详细谈到。

我们不能够人人抓住小趋势,可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会强大才能强大的根本就是中国人多,当一种趋势兴起时,大量的人便去跟风,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一次次一轮轮淘汰不变的是总有人活下来,这对于国家来说,对经济、社会来讲就足够了。而如今是否能抓住下一个时代的红利?多变的时代里,我们谁都不敢保证,只能不断尝试,不断坚持!

等号,成立么?

罗讲到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个人觉得有点偏颇,世界上存在两个东西完全相等么?答案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用等号“强行”变得一样呢,实际上等号的发明这是个数学问题,极大的方便了书写,等号的出现和0的表示一样,是数学史上的一大进步,当然最初的等号也是为了数学,表示数值是否相等的符号而已。如今等号被抽象出来,一切都可以划等号的原因就是两事物在某一方面、角度、尺度上来看是相等同的。说到这不得不提货币的发明,尤其是纸币,不就是在价值上被赋予同等价值地位么?

而如今被相反的看成有些东西不重要,当然思维不可否认,但已经偏离了等号的初心,即突出相等的尺度,突出两事物共同的特性,我想这才是等号本来的意义。

选择重要,还是知识付费?

我想这就是罗追求的吧。不容置疑,以多年、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的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但是这种传授式的知识输送未必对每个人都适用。我们毋庸置疑,知识、信息复杂、多样、更新迅速,也导致了信息垃圾,引发了所谓的“焦虑”,实际上,没有什么可焦虑的,即时在战国庄子所处的那个年代里,又何尝不是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么,况且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历史沉淀,好的东西自然会冒出来。

以为追求知识付费,反而会觉得知识被无端的商业化。就像读书,在微信上看和在罗app上看当然有区别,就是你在后者上会以更多的金钱交换,可付出更多的金钱代价,就一定能安心寻求获取到等量的知识么,我想未必。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免费或者代价更少的介质来学习的一种途径吧。所以,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系统化的过程别人是教不来的,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大量选择,你才能自觉的掌握一种技能,那就是面对众多事物、知识、信息时能够保持理性的进行选择!正式这种庞大的知识体系才会促使更大可能选择是正确的,而我认为这种选择能力才是关键所在。

个人品牌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人跟着“焦虑”呢?

我想罗的成功也在于这,通过获取知识这个刚需,打造个人品牌效应。以所谓碎片化求知影响一批人,不可否认可以带出一部分人,但我想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说哪种学习方式是对的哪种不对,因为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面对如此强大的宣传,是否能够理性选择就成了关键所在。

一个人的节目我想不只有高晓松、罗振宇做过吧,李敖大师电视节目早就功成与此,李也曾在节目中说过这种一个人的节目有违于传统的电视节目,没有一个电视节目应有的原则。数年后,大师已故,我个人又找到视频资料阅读,这的确是寻求知识的途径,我们不可否认。而我要说就是这样强大的品牌宣扬的时候是否有扪心自问,适不适合自己?要不要全盘接收?还是有所选择?

学会选择吧

话说多了就空了,实干兴邦古老的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脚踏实地奋斗吧。如果你还在迷茫,还在“焦虑”,就多读书,多走路,多做选择接受教训成长吧,学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尼姑思凡,不是说不忘初心,而是学会选择,学会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所长。

共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